初中第二冊《信息技術》教材說明及教學參考
在學生完成網頁(站)作品,進行評價時,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結合的方法。教師在最后點評學生的作品,并表揚得到老師和同學認可的小組網站和個人網站,給以鼓勵。教師結合小組作品、個人作品、小組協作學習情況、學生自評和互評情況對每一位小組成員給予綜合評定。第三單元(11—15課) 程序設計——visual basic
序號
標題
內容
11
走進vb認識vb;控件;
12
算法描述與程序結構算法;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
13
文件操作控件驅動器列表框;文件夾列表框;文件列表框;菜單編輯器;
14
過程、函數和程序調試sub過程;函數;程序調試;
15
vb程序設計實戰綜合實踐課;人類存在的社會,就必定存在著語言,因為語言是人類之間進行溝通、進行一切社會活動的基本工具。而計算機語言是人類語言的發展和延伸,是人類與機器(計算機)溝通的橋梁。在所有的計算機高級語言中,basic是被學習、應用的最廣泛的一種語言。vb是在basic語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一種應用于windows環境的可視化程序開發工具。它既有basic語言的簡單易用性,又具有可視化編程語言的“所見即所得”的特性。本單元則以vb為例讓學生了解編程的步驟、編程的選擇結構、循環結構、過程和函數的調用以及程序調試的一般方法。建立工程意識,學會用工程的思想處理問題。建議9個課時完成。第11課 走進vb,本課主要介紹了vb的工作界面和對控件的認識。通過制作一個vb小程序讓學生熟悉vb的工作環境,熟悉程序編寫的一般步驟,如設計程序界面、設置對象屬性、編寫程序代碼、運行程序等,使學生對程序有感性的認識。初識控件,從認識工具箱中的控件著手,通過編寫小程序,介紹了常量、變量和數據類型,并介紹了關系運算符。本課安排了4個活動,練習使用不同的控件,了解控件的作用。第12課 算法描述與程序結構,本課主要介紹了程序設計的精髓——算法和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教材安排了多個編程小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什么是算法,了解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并學會使用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編程。選擇結構,讓學生了解了選擇結構的語句格式及用法。并學會單選按鈕、復選框、列表框、組合框等幾種控件的使用方法,循環結構,通過學生編制“畫同心圓”程序活動,讓學生了解循環結構的語句格式及用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循環結構的設計思想。第13課 文件操作控件,本課結讓學生學習驅動器列表框、文件夾列表框和文件列表框三個用于文件操作的控件和菜單編輯器,安排分別使用驅動器列表框、文件夾列表框和文件列表框“設計圖片瀏覽程序”和使用菜單編輯器“設計圖片瀏覽程序”,比較兩種工具的異同。第14課 過程、函數和程序調試,sub過程的語法,函數以及程序調適,讓學生在主動嘗試操作的基礎上了解過程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思想。第15課 vb程序設計實戰,本課是對vb的一個總結課。通過本課的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對前幾課的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并根據所學的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通過這個小游戲的制作過程引導學生去理解和學習編寫計算機程序的方法。教學建議:計算機語言教學是中學信息技術課的重點和難點,說它是重點,是因為計算機語言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與電腦“對話”,就必須掌握這一“武器”;說它是難點,是由于計算機語言本身的嚴謹性,學生剛接觸它時會感到神秘和枯燥,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心和知難而上的勇氣,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消除學生畏難心理,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例如,向學生說明計算機語言的學習可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及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了一門計算機語言,就可以用它來編排程序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無法用現成應用軟件解決的棘手問題。學好計算機語言大有用武之地。其實,計算機語言并不難學,只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堅持不懈地進行編程實踐練習,就能熟能生巧。進行語言教學,對于還有較強模仿性的中學生來說,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例子的引用顯得尤為重要。在每節課開始后,教師可以演示幾個用vb編寫的有趣的小程序,讓學生領略計算機語言的作用和威力,激發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適應及運用這一門語言,通過完成教材設計的活動任務來熟悉、運用這一軟件的步驟和方法,學會運用軟件設計程序。教師要避免把vb的知識和操作步驟灌注到學生的頭腦中。這樣會大大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發展獨立的有個性的邏輯思維。遇到簡單的程序還可匆促應付,一旦碰到復雜的程序問題就會固步不前,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給學生進行程序設計思想的指導。例如針對剛開始程序設計時學生不知如何下手這一普遍現象,可以把程序設計簡單歸納為數據輸入、運算處理、結果輸出“三步曲”,在這“三步曲”思想的指導下,學生遇到具體問題時,總是會遵循這樣一個思維方法:問題的解決要輸入什么數據,用什么語句來輸入;具體的運算處理過程有哪幾步,用哪些語句來進行;最后要求輸出什么格式的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相信絕大多數的學生對簡單的程序設計問題均能較為獨立地順利進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三段式的教學方法:第一步直接給出樣例,使學生熟悉vb控件的屬性、事件,體會vb程序設計的過程,并且模仿樣例進行練習;第二步,給出參考樣例,提出要求,留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在教師幫助下完成任務;第三步,由學生和教師一起討論,學生獨立完成,最終的期望是學生能夠獨立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獨立完成的程序,教師要組織學生自評和互評,幫助學生分析所編程序的優缺點,力求找出更佳的編程方法。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集中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在對比各自設計方法的過程中互相促進與提高編程能力。 【教學參考】第一課 電腦動畫制作初探本課為本單元動畫制作的第一課,是電腦動畫制作的引入課。介紹了動畫原理,傳統動畫、電腦動畫的制作原理,然后在認識制作電腦動畫的工具——flash的基礎上,讓學生使用flash編輯制作幾個簡單的動畫作品。本課建議課時1課時。 1.動畫原理教師講解動畫原理部分時,首先必須要讓學生明白“視覺暫留”現象。視覺暫留是人眼的一個有趣特征。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列舉日常生活中視覺暫留有關的事例,例如:我們使用的日光燈每秒鐘要熄滅一百次,可是由于人眼有視覺暫留的特性,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察覺不到燈光的閃動;,在京劇《大鬧天宮》里,當孫悟空迅速揮舞金箍棒的時候,金箍棒看上去就象是圍繞著演員的一團金光,非常好看,這也是視覺暫留造成的。 動畫原理便是以視覺暫留為基礎,通過快速更換靜態圖像,在大腦中形成圖像內容連續運動的感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一個小實驗來理解這一原理。在書本的頁腳畫小花,每頁增加一個花瓣,花心位置每頁相同,畫滿花瓣后,再依次減少花瓣。畫好后快速翻動書頁,觀察小花的變化。2.傳統動畫與電腦動畫在介紹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別放映傳統動畫和電腦動畫的典型作品片斷,傳統動畫如《三個和尚》、《貓和老鼠》等,電腦動畫如《小雞快跑》、《獅子王》等。在學生直觀感受的基礎上,能夠使學生對動畫的發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簡單三維效果動畫制作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二維動畫,什么是三維動畫。二維動畫,是平面上的畫面,以手工繪制,與傳統的繪畫造型藝術手段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繪畫造型水平的高低對動畫作品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二維動畫對繪畫造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二維動畫的作品有《三個和尚》、《貓和老鼠》、《獅子王》等,三維動畫的畫中的景物有正面、側面和反面,調整三維空間的視點,能夠看到不同的內容。三維動畫的作品有《小雞快跑》、《海底總動員》等。三維動畫的制作工具有很多,教材中使用ulead cool 3d來制作簡單的三維動畫。教師指導學生嘗試使用ulead cool 3d的各種功能,制作多種文字效果。感受三維動畫作品的魅力。4.認識flash界面flash是美國開發的矢量圖形編輯和交互式動畫制作專業軟件,該軟件與同是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dreamweaver(網頁編輯軟件)、fireworks(圖像處理軟件)合稱為網頁設計的“三劍客”。學生啟動flash后,根據教材熟悉flash窗口名稱以及flash窗口組成元素。在工具箱中,提供了繪制flash圖形的各種工具。對于初次接觸flash的學生,嘗試使用各種工具在舞臺上進行操作。信息島中介紹了“時間軸、幀、圖層、元件、庫、影片和場景”幾個flash 中的重要概念。教師先指導學生初步理解這些概念,在以后使用flash制作作品的過程中將更加深入了解。5.使用flash編輯gif動畫gif格式是流行于internet上的圖像格式。gif文件可以制作動畫,這是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首先,在圖像處理軟件中作好gif動畫中的每一幅單幀畫面,然后再用專門的制作gif文件的軟件把這些靜止的畫面連在一起,再定好幀與幀之間的時間間隔,最后再保存成gif格式就制成了動畫。將gif動畫導入到flash中,可以清楚地看到gif動畫的幀序列。改變幀的序列前后次序、改變圖片的高、寬等,保存發布動畫,體驗動畫制作工具的編輯動畫的強大功能。6.逐幀動畫制作教材在本課安排了兩個逐幀動畫制作的活動,一是“制作種子發芽”的動畫,一是“制作倒計時”動畫。教師應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逐幀動畫。繪制每一幀中的舞臺內容,便可形成逐幀動畫。它適合于每一幀中的圖像都在更改的復雜動畫,而不是簡單地在舞臺中移動的動畫。電影電視都是由一幀一幀的畫面組合完成的,也可以說是逐幀動畫。逐幀動畫的概念不要求學生記住,教師在活動前,讓學生觀看豹子奔跑過程的8張圖片,看看后一張圖片和前一張圖片有什么細微區別。然后打開動畫文件“奔跑的豹子”,看看由8張圖片按順序組合起來后的逐幀動畫的動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