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八年級藝術下冊全冊教案1
2 教學建議:
(1)樂曲雖名為“戰臺風”,實際描寫了風前、風中、風后的全過程。要引導學生從疏密有致的節奏。快慢交替的速度,強弱變化的力度等音樂要素對樂曲有個完整而準確的領會。
(2)粗淺地了解一點古箏的演奏方法,了解演奏技巧及對樂曲表現的作用,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實觀方法,由老師或同學演奏多種技巧進行示范。
(3)可配合一組畫面進行情景欣賞,或在聽音樂的同時進行情景的想象與敘述。
(4)思考題答案參考:參閱教材分析
(二) 歌唱《郵遞馬車》
1 歌曲分析:
《郵遞馬車》(日)由日本歌手岡本敦郎在1952年唱開。這首大調式的歌曲由展開性的三個樂段聯合而成。旋律富有朝氣、情緒歡快。在期待著好消息的牧場年輕人聽來,每天來一趟的郵遞馬車的馬蹄聲是多么清脆悅耳,于是充滿希望的嘹亮歌聲油然而起。歌曲中“啦啦啦”的襯詞段落活潑、快樂,像年輕人跳動著的心那樣起伏不停。在日本已傳唱三十年的這首歌曲,從七十年代起在我國逐漸傳播開來。曲作者古關裕而是日本著名作曲家,19xx年生于福島,1929年得英國國際作曲家協會應征作品獎,1953獲廣播文化獎。
2 教法建議:
(1)歌曲樂段之間、樂句之間的松緊對比很明顯,松的地方須唱得舒展,緊的地方須唱得輕巧短促,以使歌曲顯出一種活潑生氣。
(2)歌曲從齊唱、對唱到合唱,很有層次與條理,在進到對唱部分時,兩個聲部連接緊湊不拖沓。
(3)演唱時要注意fa、si及節奏變化音的音準。
(4)“啦啦”段要突出每小節的強拍,且密集處要吐字靈活清晰.。
(5)此曲可用歌表演形式進行演唱。
二 藝術天地:
(一) 音樂與影視:《潛海姑娘》
1 內容介紹:
《潛海姑娘》(記錄片)王立平曲。影片反映我國第一代女潛水員,在南方奇麗的海底世界緊張愉快的勞動生活。是一部散文式的抒情小品。影片始終貫穿著優美抒情而富于色彩性的音樂。音樂主題:是一個帶有南國色彩的純五聲音階旋律,影片中以多種樂器在不同調性和不同配器上,結合不同背景反復出現,既表現了潛海姑娘青春健美的形象和崇高的內心世界,也反映出海底的美麗景致。為了使音樂富與變化,還穿插了一些色彩性和描寫性的段落,特別是:追海龜“一段,分別給海兔子、大海龜和潛海姑娘以疏散中不同的音樂形式。按畫面長度交替出現,表現一場很富有風趣和富于戲劇性的追逐戰,造成了一個小的高潮。作者采用了小編制樂隊的配器寫法法,除了使用鋼片琴、鋁板琴、木魚、手風琴等外,還采用電吉它來演奏潛海姑娘音樂主題,給人一種清澈透亮的海底世界的聯想和恬靜舒展的感覺,使得主題音樂更加鮮明和個性化。該曲又名《種海菜》。(選自《音樂欣賞手冊》)
2 教學建議:
(1)聽賞該曲時,教師可想法找影片資料給學生觀看,也可根據音樂尋找一些描寫海底世界的記錄片資料,配合欣賞。
(2)原曲在電影中是以電吉它的音色出現的,故應鼓勵會吉它的同學當眾表演一下,也可用電子琴模擬。
(3)該曲的音色具有幻想色彩,鼓勵學生想象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也可用想象畫表達樂曲內涵。
(二)音樂與舞蹈:《洗衣歌》
1 內容介紹:
《洗衣歌》李俊琛詞,羅念一曲。作于1964年。是舞蹈《洗衣歌》的主題曲。它的創作醞釀過程達十多年之久。在解放西藏“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戰斗中,在砸碎封建枷鎖,實現民主改革的日子里,在邊疆自衛反擊的戰場上……解放軍和藏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作者親身經歷了這些難忘的歲月,感受深切,但一直未找到合適的形式表現它,一次拉薩人民擁軍活動,為部隊拆洗衣被,作者從這動人的場面中得到了創作的啟示。編舞者在提綱里寫下了“是誰幫咱翻了身?是誰幫咱得解放?是誰幫咱修公路?……架橋梁、收青稞、蓋新房……?這些平易通俗但又深含情誼的話語,撥動了曲作者的心弦,他就以此為歌詞,譜成了深受軍民喜愛的《洗衣歌》。這首歌吸取了昌都民歌、巴塘民歌《江作林令》等藏族民間樸實健康的音調為素材,既保留了風格,又有所創造。曲調起伏跌宕,充滿歡樂與激情。作者還從雅魯藏布江一帶民歌中歸納出一種八個音級,兩個五聲音階混合的調式,使音樂的色彩更加濃郁清新,藏族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這首分節歌只用了八個音,然而絲毫不覺單調。“出打出打”,“阿拉黑司”等藏語勞動呼號嵌在歌舞中,使它生機勃勃,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