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教案】大班分享閱讀上學期教案(龔琴雅)
活動目標:
熟悉故事內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溫暖和美好。
教學過程:
1、請幼兒說一個好朋友的特征,其他幼兒猜測,引出好朋友的話題,促進幼兒間的相互了解。以好朋友為話題展開交流討論,教師圍繞好朋友可以是哪些人,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好朋友進行討論。
2、出示大書,指讀書名,逐頁分享交流。
如:第一頁:請幼兒講講主人公正在做什么,然后指讀文字看看主人公想告訴我們什么,請幼兒補充遮住部分的文字。
3、引導幼兒說說通過看書,我們知道了好朋友除了可以是自己班級中的好朋友,還可以是哪些人,比如大人、動物、玩具等。你還有哪些好朋友?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困難或傷心了,身為好朋友的你,應該怎樣?
4、請幼兒回家為自己的其他好朋友畫像或拍照,并帶一張自己的照片。
活動反思:
第二階段教學
教學目標:
理解書本內容,進一步加深對好朋友的認識和理解,豐富社會交往知識、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教學過程
1、通過幾個問題的逐一交流幫助幼兒回憶讀本內容。
2、幼兒每人一本小書,自由指讀幾分鐘,然后要求再仔細觀察每頁主人公的表情,體會心情,說說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語氣朗讀故事。
3、欣賞領讀光盤或聽老師有感情的完整朗讀一遍之后集體跟讀,并練習獨立的有感情、有語氣地指讀小書。
4、請幼兒將帶來的自己的照片以及自己其他好朋友的畫像或照片貼在友誼樹上。
5、交朋友:請幼兒伴隨著找朋友的音樂,兩兩相伴,交一個新朋友,并帶對方到友誼樹下,互相講講自己都有哪些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難忘的美好的經歷。
6、請幼兒和新朋友互相聊聊彼此的愛好,說說對方的優點,然后請若干對幼兒兩兩上前說一說,再請每對幼兒互相為對方畫像,將新朋友增加到友誼樹上。
第三階段教學:
教學目標“
學習其他有關友誼和好朋友的內容。
加深對好朋友或友誼的理解。
活動過程:
集體賞析、分享有關好朋友的其他圖書和故事。
請幼兒收集有關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做事情的圖片,或者請小朋友講述自己跟好朋友一起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并學習運用學過的句子來表述。
活動八:咔嚓(一)
活動目標
1、體會故事幽默的情節和結局,體驗故事夸張的表現手法。
2、根據線索預測故事情節發展,并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各種不同的繩子,知道繩子按照形態,材質和功能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
2、材料準備:大書
活動過程:1、導入活動。回顧繩子的收集和討論活動,一起說說不同繩子可以有很多種叫法。
3、閱讀圖畫。
(1) 封面:主伐幼兒展開想像,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如果自己拿到一把大剪刀,最想做什么。觀察封面中人物的表情,想像她拿著剪刀是什么心情,想要做什么?
(2) 第一頁---第17頁,逐頁翻看讀本,每頁閱讀時都思考:咔嚓太太看見了一根什么樣的繩子,它可能是什么?翻看一下,驗證猜測,這根繩子是做什么用的?繩子的主人看到咔嚓太太剪斷繩子是什么態度,會怎么說。
4、總結分享,請幼兒思考和討論:你喜歡咔嚓太太嗎?咔嚓太太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最后咔嚓太太的大剪刀發揮作用了嗎?
咔嚓(二)
活動目標:
1、根據線索預測故事情節發展,并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