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農業區位因素和農業地域類型 復習教案
3.2 農業區位因素和農業地域類型 復習教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明確農業的概念,理解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2.明確農業地域類型的概念,理解農業地域形成的深層原因及其發展變化,了解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及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特點。
二、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所學知識,結合實例,學會分析影響本地區的主要農業區位因素及所屬農業地域類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人類農業生產活動與環境的關系,樹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教學重點
(1)理解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及其發展變化,運用案例闡述其時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2)分析案例,理解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土地的結果。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論聯系實際,合理地進行農業區位選擇,從而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2)對比分析各農業地域類型和區位條件方面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3)運用有關圖文資料分析各地發展農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它關系著國計民生,在國家的發展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那什么是農業,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有哪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點擊:“第二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請同學思考 什么是農業?
點擊:農業的概念
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初二時學過的農業
板書 第二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一、 農業區位因素
農業的概念
提問:
師: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
從農業概念中我們能夠注意到農業生產對象是什么?是動植物,正因為農業生產對象是動植物,所以農業并不是我們這里大多數人認為的種植業。還包括其他,因此,農業又分為廣義農業,狹義農業。
點擊:廣義農業
狹義農業
教師總結:廣義農業: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
狹義農業:種植業
學生回答:狹義農業
教師:而我們今天所講的農業是廣義農業,那么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有哪些?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本。
學生討論:
板書:2、農業區位因素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影響農業區位因素有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因素和科學技術。那自然條件又具體包括哪些因素呢?請大家看以下材料。
自然條件 材料一 氣候
材料二 地形
材料三 土壤
材料四 水源
材料一:“一騎紅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講的是楊貴妃要吃荔枝,唐明皇花了很大力氣去運荔枝,為什么呢?
材料二:
材料三:通州中西部地區大面積種植水稻,而東部地區主要種植棉花、玉米、花生,而很少種植水稻,那是為什么呢?(東部地區是沙質土壤,保水性差,而水稻需水量大,而這里種水稻容易滲漏,不利于水稻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