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從蒸汽機到互聯網教集體備課
工業革命轟轟烈烈地展開,出現了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瓦特蒸汽機應用于運輸業中,導致蒸
汽輪船和機車出現,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徹底變化,人們的交往更加方便,經濟和文化聯系也日益
密切。第三,推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最偉大的發明。蒸汽
機的廣泛利用,使英國到處建立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
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已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教學建議,可以請學生分組討論如下問題:瓦特蒸汽機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問世的?瓦特蒸汽機
的工作原理如何?為何稱其為“萬能蒸汽機”?為什么說蒸汽機是工業革命中最偉大的發明?教
學時,還可以請同學在閱讀本目內容之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確的問題,師生在解答疑問時完成本
目學習任務。有關早期蒸汽機、瓦特蒸汽機和使用蒸汽機工廠的情況,可以利用圖片資料及影像
資料為學生認識當時歷史,并分析工廠的特點。也可把下列歸納制作多媒體動畫:畜力、水力、
風力萬能蒸汽機發明和使用蒸汽機熱潮,人類由此進入“蒸汽時代”,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相
關知識。瓦特蒸汽機問世的意義,可以引導學生從事件本身說明了什么?(工業革命進入科技階
段,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社會發展)等幾個角度思考。注意讓學生結合相關知識和歷史事實暢談自
己的理解和認識。
第二目“電氣革命的出現”
第二次工業革命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本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
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教材從科學家對電的不懈研究、電力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使用
電力新發明的涌現等幾個方面,展示了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的歷史過程。
(1)科學家對電的不懈研究
本部分內容主要包括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等部分。為使學生深刻認識科
學家對電的不懈研究,建議為學生播放有關的歷史音像資料。重點渲染科學家們的追求精神。從
18世紀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造出避雷針,到19世紀初意大利科學家伏特發明電池;從1837年英國
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到1867年德意志科學家西
門子發明發電機和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可以看出,電力的發現凝聚著幾個國家幾代科學
家的不懈研究,在此,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科學,對真理的追求精神,使學生形成繼承和發展人類
優秀文化成果的觀念和為科學真理而獻身的世界觀。教學時也可請學生思考發電機的發明過程有
何特點等問題。
(2)電力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本部分內容主要介紹了電力取代蒸汽動力而成為工業發展主要動力的原因:發電機的完善和改進
;長距離輸變電技術的成熟;電力的優勢(方便、便宜、能量大)。建議教師在授課時可首先提
出問題:20世紀電力取代蒸汽動力而成為工業發展重要動力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閱讀本部分內
容后,分組討論解答。師生在答疑過程中,完成本部分學習任務。由于本問題學生容易答出,所
以教師應及時給學生以鼓勵。
(3)使用電力新發明的涌現
教材從愛迪生發明電燈以及電話、電車、電影和無線電報的出現,說明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