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五、雅各賓派統治時期
關于雅各賓派的革命措施及其作用,要結合教材進行逐條分析,以使學生正確理解,并能作出全面、客觀的評價。通過荷蘭、英國、美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回顧,明確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然后,讓學生判定限價法令是否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應該完成的任務?如果不屬于,它是歷史的超前,還是歷史的倒退?為什么?請結合當時法國的國情來分析。請分析,這一超前會不會長久?為什么?
對于雅各賓派的土地政策的理解,可采取教師啟發(把土地分給農民是不是資產階級革命應該完成的任務?為什么?對于在資產階級革命中他們的這種做法應如何理解?),學生討論的方式來解決。教師指出:這是特殊形式下,法國資產階級采取的一種特殊的做法,它不屬于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它在革命中大大超前了,一旦法國革命形式穩定下來,革命中超前的部分將退回到資產階級革命正常的軌道上來,后來的“熱月政變”證明了這一點。
關于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可讓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然后教師歸納總結,重點分析人民群眾在大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世界意義。
六、法蘭西第一帝國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熱月黨人和督政府”一段的敘述,抓住中心:“熱月政變”是建立資本主義正常秩序的轉折點。
關于拿破侖的崛起,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當時法國的客觀形勢和拿破侖所具備的自身條件,以說明拿破侖取得政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關于拿破侖的對內政策,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啟發學生從政治、經濟、法制、科教四個方面思考拿破侖的對內政策其及作用。然后,指導學生從史實的分析中得出第一帝國的性質,即:實行資產階級軍事專政。
關于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和性質,可用課件、地圖《法蘭西第一帝國極盛時期的歐洲》進行講述。將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分成早期、后期兩段,然后提出問題“怎樣看待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早期和后期的戰爭有哪些不同?”,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關于第一帝國的覆亡,可從國內、國外兩方面分析原因,從而使學生理解第一帝國的覆亡是無法避免的。
教師可就“拿破侖為什么能上臺?”、“拿破侖的功過如何評說?”等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要求學生參考課后[活動課]的設計,查閱資料(文字、圖片、數據等),梳理有關知識,制作成課件,或整理成稿。在下一次課上進一步探討;或制作展版,以培養學生綜合概括、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以及發揮個人特長,分工協作的意識;查閱、制作的動手能力。
另外:拿破侖是學生普遍感興趣的一個話題,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設計一些學生活動,如:建議學生看電影(如:拿破侖在“奧斯特里茲戰役”等),要求學生或個人;或組成學習小組,查閱、收集有關拿破侖生平的有關文字材料和圖片資料。或按照人物小傳的形式寫成小文章;或將其業績,按照時期分類歸納,制作成課件、網頁。最后,組織全體學生進行交流和展示,并由本人(或本組)、其它同學、教師共同評判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