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戰后的社會主義國家》教學案
運行課件,出現“修復后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圖片、教材前面彩圖19的圖片,然后教師總結:1946年3月,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了第四個五年汁劃,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重建蘇聯受害地區,使工業和農業恢復到戰前水平,然后再超過這個水平。在五年計劃的指引下,蘇聯人民辛勤勞動,重建家園,同時廣泛開展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爭取提前完成四五計劃。
課件打出:蘇聯第四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就簡表:
項 目 成 就
工業 1950年總產值超過1940年的73%
農業 1950年的總產值接近戰前
國防工業 1946年建成了原子能反應堆;
1949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教師最后指出:蘇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過渡到下一個標題。
2.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件顯示)
布置學生看書,提問: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學生答:①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日益顯著;②對斯大林個人崇拜有增無減;③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壞;④文藝界和學術界開展的廣泛批判運動,把許多學術問題當作政治問題進行批判,給科技文化事業發展造成巨大損害。
師生逐一討論分析:討論1 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有哪些弊端?
課件顯示:蘇聯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經典模式:公有制+計劃經濟=社會主義。
分析這一模式存在的弊端:(1)片面強凋發展工業,輕視農業;片面強調發展重工業,輕視輕工業,使農、輕、重比例失調。(2)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忽視產品質量,結果產品不對路,質量低劣,消耗性大,浪費驚人,經濟效益不高。(3)片面強調計劃的指令性和單一的國家所有制,決策過于集中,使企業和職工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4)片面強調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實行高度集中的部門管理體制,結果部門林立,互相扯皮,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滋長官僚主義和本位主義。影響地方作用的發揮和經濟效益的綜合發展。(5)過于強調速度和積累,把消費壓到最低限度,使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為建設自己的國家不得不長期作出重大犧牲。
課件顯示:蘇聯高度集中政治體制最主要的特征:共產黨代表工人階級掌握政權,國家實行一黨制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
分析其弊端:如黨政不分,以黨代政,機構臃腫,會議成災,官僚主義嚴重,個人崇拜盛行,缺乏有效的人民監督,忽視社會主義法制等。
討淪2 何謂個人崇拜?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教師解釋:個人崇拜一詞的意思是指不恰當地夸大個人的作用。神化個人,把個人作為偶像來崇拜。
師生討論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盛行的原因:(提示學生從歷史、國情、個人影響幾個方面去思考。)(1)俄國是一個具有東方專制主義傳統的國家。(2)蘇聯是從封建的沙皇專制制度直接轉變為蘇維埃形式的集中制的,封建傳統或多或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3)蘇聯在資本主義包圍下一國建成社會主義,是形成專制體制的客觀原因,它使黨和國家有某種“緊迫感”。(4)斯大林個人具有堅強的意志,有高超的組織才能和政治敏感性,但同時性格上有一些嚴重弱點,粗暴任性,獨斷專行,心胸褊狹,權欲心重。(5)個人崇拜是農民意識的反映。農民階級自己不能代表自己,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獲得了土地的農民,本能地把無產階級領袖人物奉為自己的救世主。由于斯大林本身存在的一些弱點,終于和社會上的生產者產生了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