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戰后的社會主義國家》教學案
運行課件:顯示金日成和李承晚人物圖片。放映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影視資料,美軍進入朝鮮南部的影視資料。
3.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與越南人民的抗法斗爭(課件顯示)
運行課件:顯示胡志明人物圖片,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群眾大會上宣讀《獨立宣言》圖片。
教師講解:二戰后期,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后,1945年8月,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下,發動“八月革命”,推翻了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保大,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舉行的群眾大會上,宣讀了《獨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根據戰時盟國協議,中國國民黨軍隊開進北緯16度線以北地區,接受日軍投降;英軍則進入越南南部。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后,法國拒絕承認越南獨立,企圖重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1945年9月23日,在英國支持下,法國殖民軍占領西貢,并立即著手恢復殖民政權。越南南部人民抗法戰爭開始。越南人民進行了長達9年的抗戰,1954年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法國被迫簽署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以北緯17度線為界,越南北方獲得解放。
建議:如課堂允許可放映有關奠邊府戰役的影像資料,然后教師作介紹:奠邊府戰役是越南人民在中國軍事顧問團協助指揮下取得的抗法斗爭決定性勝利。1953年冬至1954年春,越南軍民在全國各戰場取得一系列勝利,解放了西北區廣大城鎮。法國侵略軍為挽回敗局,于1953年11月,以大量傘兵占領奠邊府,作為進犯解放區的據點,并在該地集結重兵把守。同年12月,越南人民軍發動攻勢,解放了萊州并包圍了奠邊府。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軍向奠邊府發起攻擊,經過55晝夜的戰斗,于5月7日解放奠邊府,全殲守敵16000余人,活捉法軍司令戴卡斯特利,拔除了法國殖民軍在西北部的最后堡壘,全部解放了北半部國土,扭轉了整個印度支那的戰局。
四、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課件顯示)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世界歷史意義(課件顯示)
課件打出材料:
材料1 日本共產黨領導人野坂參三說:“新中國的出現對于世界勞動人民,特別是對于中國接壤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有重大影響。”
材料2 毛澤東說:“自從偉大的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世界上人民勝利的局面就確定了,現在則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成立而使這個局面發展和鞏固了。”
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和教材敘述,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世界歷史意義:(1)揭開中國歷史新篇章,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逐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2)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一個占世界人口l/4的大國加入社會主義體系,極大地增強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3)中國革命勝利鼓舞了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
2.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課件顯示)
運行課件,再次顯示世界地圖,讓學生觀察有紅旗飄揚的地方。
布置學生閱讀教材回答:(1)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有哪些?學生答: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包括蘇聯,東歐的民主德國、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亞洲的中國、朝鮮、越南和蒙古等。(教師插問:為什么沒有南斯拉夫?留下疑惑,給下面教學埋下伏筆。)(2)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在當時有何意義?學生答:鞏固社會主義成果,支持民族解放斗爭,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世界和平。(3)社會主義陣營是怎樣瓦解的?此點由教師講解:1965年3月土~5日,召開了蘇共一手操縱的公開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分裂社會主義陣營的莫斯科會議,這次會議原計劃有26國共產黨參加,結果有19個黨參加,7個國家的黨拒絕參加。這個會議表明,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從政治路線、理論觀點的分歧發展到組織上的分裂,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已不復存在。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蘇聯從民族利益出發,要求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內外政策必須服從它的需要,甚至不惜損害以至犧牲別國的主權和利益以維護蘇聯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和正當的民族利益,這就是問題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