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戰后的社會主義國家》教學案
2.波茲南事件與哥穆爾卡改革(課件顯示)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總結波蘭改革的主要原因:長期實行僵化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造成農、輕、重比例的嚴重失凋,人民群眾對經濟狀況強烈不滿。導火線是波茲南事件的發生。
教師講解:波茲南事件后不久,哥穆爾卡出任波蘭統一工人黨第—書記。波蘭開始了政治、經濟改革。哥穆爾卡批評了蘇聯模式的弊端,實行中央計劃和企業自治相結合的方針,擴大企業自主權。“—五”計劃期間,經濟發展較順利,職工收人也有增長。
1959年國際共運中開始批判“現代修正主義”,波蘭黨也認為“修正主義”是黨的主要危險,逐漸停止了改革,致使60年代又陷入經濟困難。1968年波蘭又追隨蘇聯出兵侵捷,群眾失望和不滿日益增長。1969年和1970年農業歉收,造成嚴重困難,政府無力保證物價穩定,1970年12月12日宣布67種商品提價,引起了工人罷工和動亂,哥穆爾卡被解職,政府靠軍隊平息了動亂,卻長期無法擺脫經濟困難。
3.匈牙利事件與卡達爾改革(課件顯示)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和資料,并進行分析,出示問題:匈牙利事件最初的起因是什么?如何發展成為武裝暴亂?我們應當從中吸取什么教訓?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①原因:蘇共“二十大”以后,匈牙利人民要求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發揚民主,糾正匈蘇關系中的不平等現象。以拉科西為首的匈牙利黨政領導,堅持蘇聯模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在政治上排斥打擊不同意見的同志,僅1948年開始的清洗“鐵托分子”運動,株連迫害達20萬人,處死匈牙利黨的創始人伊拉克等6人。對外政策上唯蘇聯之命是從,損害民族利益,傷害人民感情。拉科西的錯誤路線引起了大干部群眾的不滿,強烈要求改革。②發展:人民提出正當要求時,采取了大規模示威游行的“大民主”方式,國內外勢力利用人民的不滿和社會動亂,發動武裝暴亂;納吉政府軟弱無力,助長了分子的氣焰,致使10月30日以后勢力完全控制了局面,白色恐怖籠罩全國。③教訓:13天的武裝暴亂,使國家、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災難,教訓是深刻的。首先,執政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本國國情出發,獨立自主地制定正確的路線,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改進;其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人民內部矛盾盡量不要采用“大民主”的方式,以免被勢力利用,使之轉化為敵我矛盾,給國家、人民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領導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匈牙利事件后,以卡達爾為首的黨政領導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進行了較有成效的改革。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卡達爾改革的內容:從1968年開始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所有制基礎上,把國民經濟按計劃發展中央管理與商品關系、市場積極作用有機聯系起來。改革的成效:在一段時間里,經濟發展較快,市場比較繁榮,人民生活有較大改善。
課件打出討論題:從背景、過程、結果、影響和性質幾方面分析對比波茲南事件與匈牙利事件的異同。
討論后提供答案:
①背景。相同點:都是由于黨犯了照搬蘇聯模式的錯誤,造成經濟困難,人民生活下降,又不能及時調整、改革;蘇聯的霸權主義;蘇共“二十大”的沖擊等因素,激化了社會矛盾而引起的。不同點:前者工人要求增工資、減稅,而后者則是由知識分子組織了裴多菲俱樂部,進行了輿論準備,制定了較全面的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