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8、儒家學說到了漢代有了新的發展,這個新的發展是主張 ( )
a.人定勝天 b.貴賤有序 c.君權神授 d.實行仁政
9、漢代儒學和先秦儒學的關系是 ( )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舊 c.繼承和發展 d.外在形式的變化
10、秦朝實行“焚書坑儒”,西漢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者的根本著眼點是( )
a.壓制知識分子; b.區別對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機制; d.加強君主專制統治;
11、在爭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大一統”二者的關系時,下面四種結論,正確的是( )
a.政治上的統一確保思想上的統一.b漢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c.董促舒的學說適應專制統治的需要;d.思想上的統一為政治上的統一服務;
12、“夫仁義禮制者,制之本也;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無本者不立,無末者不成。”這一言論反映出作者對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態度是( )
a.尊儒抑法 b. 尊法抑儒 c. 儒法并用 d.外儒內法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
西漢時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戰國以來的道家、陰陽家等學派中有利于封建統治的思想吸收進儒家思想。他非常強調“大一統”,他認為,全國人民要服從皇帝的統治,諸侯王也要聽命于皇帝,這叫“大一統”。他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他還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說。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間設立了一個最高權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說:“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遂被接受。
——《中國古代文化教學參考》
孟子
請回答:
⑴根據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觀點的實質和影響。
⑵司馬遷認為孟子的思想“遷遠而闊于事情”,你怎樣理解?
⑶儒家思想在春秋時期就是“顯學”,但為什么到漢武帝時期才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
參考答案:.⑴核心:“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實質:神化君主權力,維護封建專制君主統治,是唯心主義思想。
影響:在當時對鞏固政權和國家統一安定起了積極作用。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⑵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斷,靠仁政學說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因此司馬遷認為孟子的思想“遷遠而闊于事情”。
⑶西漢時期,儒學經過董仲舒的改造,適應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學被確立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