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英國工業革命
消極方面——城市發展帶來新的社會問題
工業革命在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同時,也帶了新的社會問題。今天人類認識到,人類文明的進步不僅僅是生產力的進步,還應是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人類社會的公平公正,和諧發展。
5 小結
(1)教師出示結構式板書,簡單概括。
(2)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概括工業革命完整概念
(3)教師發表結束語
1851年的倫敦博覽會展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偉大成果,即將于xx年召開的上海世
博會所宣揚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表明,經歷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人類終于認識到:人類文明的進步不僅僅是生產力的進步,還應是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人類社會的公平公正和諧發展。
〔資料附錄〕
材料一 早在1624年,英國議會就已經頒布《壟斷法》,為新產品的第一個發明人授予專利證書,提供不超過xx年的獨占保護。據統計,到1851年為止,英國總共頒發了13023項專利,有力地促進和保護了個人的發明積極性。
——高中歷史第四分冊 38頁
漫畫一 (選自網絡) 漫畫二 (選自網絡)
圖片一 (根據教材地圖冊編制)
材料二
英國手工工場里已實現了精細的分工。如每織一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產一枚小小的胸針,需要經過18道工序的操作。把生產過程分解為一系列反復操作的環節,使運用機器來代替手工勞動成為可能。
同時,精細的分工,使工人長期從事某一工序的工作,因而具有了某種特長,培養了一批熟練工人和機械師,他們已經具備發明機器和使用機器的能力。
——高中歷史第四分冊39頁
材料三
“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機把工廠手工業變成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論》
材料四
分工、水力,特別是蒸汽力的利用,機器的應用,這就是從18世紀中葉起工業用來震撼舊世界基礎的三個偉大的杠桿。
——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圖片二(根據王榮堂主編《世界近代史》資料制作)
圖片三(選自教材地圖冊)
圖片四(選自人教版教材) 圖片五 (選自初中歷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