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探索生命起源之謎教案
a 19世紀三大科學發現:細胞學說、進化論、能量守恒定律
b 細胞學說創立:19th 施萊登、施旺
⑷思想
2、進化論創立:
(1) 早期進化論思想:拉馬克(法)-“獲得性遺傳理論”:
動物器官用進廢退、生物與環境關系
(2) 標志:達爾文進化論:1859年《物種起源》
a 生物進化規律:由低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
b 生物漸變,而且變異
c物種有共同的原始起源,物種變異是自然選擇結果
d“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是普遍規律(優勝劣汰)
(3) 1871年《人類的起源》
3、進化論的歷史意義:
(1) 特點:進化論是最偉大的科學思想之一,時代進步產物
(2)作用:a挑戰封建神學的神創世,促進人類認識的飛躍
b 把發展變化思想引進生物界,開創生物學的新時代
c 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自然史基礎
d 對近代中國思想產生巨大影響 (赫胥黎《天演論》)
【鞏固總結】
閱讀材料:在西伯利亞草原上放養著的馴鹿,最大的天敵是狼,為了保護馴鹿,獵人主動消滅了草原上的狼,結果卻使馴鹿大量繁殖,數目急劇增加,品種迅速退化,并且由于馴鹿過度啃食草原,導致該草原也退化了.
材料反映了什么?
生存斗爭與自然選擇的普通規律.
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必須正確處理與環境的關系,才能共生共存.
【重點突破】:怎樣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教師點撥: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思想。這一思想之所以能在19世紀中期產生,主要是由于歐洲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洗禮,基督教神學思想遭受重創,人們開始面向世界、重視實踐、崇尚理性;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相繼發生,為進化論的產生提供了政治和物質基礎;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也為進化論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核心的進化論,認為一切生物都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凡能較好地適應環境和發生變異的個體,將獲得較多生存和繁殖的機會,那些有利的變異,經過世代的傳遞,逐步積累為顯著的變異,從而形成生物新種。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核心的進化論,是對封建神學創世說的有力挑戰;進化論在歐洲的科學界、宗教界引起了軒然大波,曾被19世紀末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作為救亡圖存的思想武器。
三、課堂鞏固
1、有人說,如果說文藝復興把神從人們的生活中驅逐出去;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把神從天文學中驅逐出去;17世紀的牛頓把造物主從無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那么,19世紀把造物主從有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