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家爭鳴教案
2.過程與方法:
觀看孔子教授學生的動畫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觀點。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觀點,增強感性認識。采取比較和啟發式教學等方法來理解四家學說的特色和觀點。讓學生運用諸子百家的觀點來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思考過程, 用爭鳴來理解爭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體會人類優秀思想對后世惠澤千年的影響;感受先代哲人關于做人、處世和立國的智慧。
五.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春秋戰國時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學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
教學難點:如何認識和理解百家爭鳴在當時與后世的意義和影響。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中國古代一本書,有人說只要讀懂這本書的就可以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這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生:《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
師:(教師展示《論語》這本小冊子)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部《論語》打天下”盛譽的《論語》。那么這樣一個充滿著智慧的智慧之書誕生在怎樣的一個時代呢?(教師朗讀)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個戰爭伴隨著變革,動蕩伴隨著創新的時代。在這個充滿變革氣息的時代里。出現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們紛紛著書立說、開館講學,向當時的統治者推銷自己的治國理念。從而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
在這個過程當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學派與偉大的思想家,首先我們來看這樣一位歷史人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師:那么這個是哪位歷史人物對自己的一生進行的一個總結呢?
生:孔子、孟子……
師:這位歷史人物就是孔子,他是我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一、儒家學派
師: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教育思想,比如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等。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在課堂上也經常跟學生聊天。有一天,他的四個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坐在老師旁邊,然后孔子很隨意地跟他們講:今天假如我想聽聽你們的志向,你們會說什么呢?我們接下來通過一個動畫的方式來看看孔子弟子們的理想是什么?
(放映動畫片)
子路:“老師,我的理想是這樣的,----給我一個大大的國家,這個國家有著外來侵略的憂患和糧食不足的危機,但只要給我三年的時間,我就能把這個國家治理得富強起來。使老百姓不僅豐衣足食,而且人人有信念懂禮儀。”
冉有:我的理想是,給我一個小國我去治理,我也只用三年,可以讓老百姓豐衣足食,但要那人民都有信念懂禮儀恐怕要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來做了。
公西華:“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一個禮儀中,能夠擔任一個小小的角色,輔助著主持人做一點我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至于治理國家,管理人民這些事我可不敢說。”
師:同學想想看,孔子三位弟子的理想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很重視禮儀。
師:是的,他們都非常地強調“禮”。“禮”是孔子思想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同學們看得足夠仔細的話,還會發現,孔子三位弟子的理想是越來越接近人生的起點的,從子路要治理一個大大的國家到公西華要在禮儀中擔任一個小小的角色體現了這種趨向。這個時候還有一位弟子沒有表態,這就是曾點。曾點的內心是一個從容不迫的人,他上來后先賣了一個關子。他說:“老師,我的想法跟三個同學有點不一樣,能說嗎?”孔子說:“人各有志,但說無妨。”這個時候,曾點才從容地開始了他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