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教案
因為當時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具備以上條件(與此同時,法國正在準備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美國正為獨立而斗爭。),所以工業革命于18世紀中期首先在英國發生。
1、 概況:英國工業革命的過程及重大發明
(1)時間:18世紀60年代——1840年
(2)含義:機器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
所謂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階段到工廠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它是生產領域里的一場大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場革命。
(3)組織形式:工廠取代工場
變化:工場——工廠;工場手工業——機器大生產;鐵器時代——蒸汽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
(4)開始于棉紡織業的原因
這一過程首先從棉紡織工業開始。這是因為棉紡織工業是當時新興的工業,受舊習慣的束縛比較少(如棉紡織業沒有成立行會組織),對于新方法的采用較為容易。另外,當時棉紡織業比較集中,不像毛織業那樣分散,因此也比較容易改變為機器化的大生產。
(4)過程:
領域
發明者
發明
備注
紡織領域
凱伊
飛梭
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揭開工業革命的序幕
騾機、水力織布機
動力領域
瓦特
改良型蒸汽機
推動了機器普及,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交通領域
富爾頓(美國)
汽船
史蒂芬孫
蒸汽機車
在棉紡織工業的技術革新中,紡紗和織布各個環節相互促進。其中最突出的發明分別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和1785年卡特萊特發明的水力織布機。隨著紡織機器的發明,使用機器生產的大工廠興建起來了。紡織生產的機器化推動了動力機器的革新。1785年,瓦特改進和制成新的蒸汽機,將其投入使用,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紡織工業的技術革新,促使采煤、冶金、交通運輸等各行各業的技術革新和機器的使用
二、工業革命的擴展
時間
特征
原因
法國
18世紀末19世紀初——19世紀中期
相對較慢
中小企業分散,新技術推廣困難
小農經濟長期存在,缺少勞動力和市場
高利貸資本發達,工業資本相對缺乏
美國
同上
較快
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國際環境優越,少受戰爭破壞
移民帶來勞動力和技術經驗
德國
19世紀早期
有所發展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礙工業革命進展
俄、日
19世紀中期
起步晚
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1、 傳播路線:英國——歐洲大陸——北美——世界
2、 概況:
(1)法國工業革命。
·法國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
法國原來的工場手工業比較發達,18世紀末的資產階級革命為法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和向工廠制度的過渡掃清了道路。另外,法國是英國的近鄰,受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較大,所以,法國成為繼英國之后第一個發生工業革命的大陸國家。
·法國工業革命的概況
18xx年拿破侖帝國結束后,隨著國內外政治局勢趨于穩定以及戰爭創傷的逐漸恢復,法國工業革命迅速開展。法國的工業革命也是從輕工業開始的。19世紀20年代起,機器和工廠制度首先在紡織業各部門中得到推廣。三四十年代,重工業部門也開始采用一些新技術新設備。30年代初,法國第一條鐵路建成通車,到40年代末,鐵路總長近兩千千米。50年代后,法國工業革命的重心轉向重工業。到60年代末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法國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法國基本上完成了工業革命,其工業生產占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英國的工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