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文學的繁榮教案
20世紀上半期,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繁榮。高爾基的小說《母親》等奠定了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基礎。高爾基在蘇聯社會主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蘇聯文學的奠基人。奧斯特洛夫斯基則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中以親身經歷向大家講述了保爾·柯察金由一個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長為英雄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光輝歷程。小說感情真摯。(屏幕同步顯示,伴配音──保爾·柯察金的名言)這一時期的蘇聯作家,以真實的筆觸塑造了正面的英雄形象,我們可稱之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1953年斯大林逝世,隨著蘇聯政治生活的重大變化,50年代中期,蘇聯文學中出現了一股被稱為“解凍”的文學現象,它是以作家愛倫堡1954年5月發表在文學雜志《旗》上的一個中篇小說《解凍》為標志的。盡管這并不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是由于它首先突破了斯大林時代那種描寫工農業成就、歌頌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把愛情和個人幸福問題作為小說的主題,因而贏得了讀者的普遍歡迎和好評,小說的標題也就成了這一時期的象征。此后,創作題材趨于多樣化,既有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命運的作品,也有引起爭論或批評的作品。從而造成文壇活躍與混亂并存的局面。
蘇聯文學的沿革,既反映了蘇聯社會的偉大思想性變革,又反映了蘇聯文壇活躍與混亂并存的局面,特別是其所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是蘇聯社會深層次變化的風向標。
(2)20世紀的亞、非、拉美文學
20世紀亞、非、拉美文學的繁榮伴隨著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其主流都體現了反對殖民壓迫、反對社會不公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現了許多頗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泰戈爾是印度近現代文學的光輝代表,為印度現代民族主義奠定了基礎。其代表作《戈拉》塑造了愛國的印度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形象。泰戈爾是首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作家。魯迅是中國文學革命的巨匠,他的《吶喊》集,昭示著中國新文學時代的到來。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描繪加勒比海沿岸小城百年孤獨的原因及打破這種狀態的途徑。
在講授這一部分教材內容時:第一,要從發展變化的觀點出發,介紹現代文學的社會主義、西方的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和亞非拉美現代民族主義等文化。并以此為背景評價具代表性的文學家及作品,講授時要注意各類型的歷史環境、階段性發展和藝術特征,還要注意彼此在發展中的相互借鑒,從而展現現代文學的多元化和交流、融合的趨勢。
第二,向學生講清我國自新文學運動以來,已從世界現代文學藝術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營養。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相互交融、吸收,從而相互生長、發展;在處理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上,應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于“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兩目的教學。建議采用談話法,了解學生對世界近代文學知道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進入本課學習。你讀過哪些19世紀的外國名著?它們分別屬于哪種文學流派?各文學流派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有什么關系?對今后產生了什么影響?請學生閱讀教科書回答。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的插圖,思考分析我們從中能夠獲得哪些歷史信息?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引言文字內容,你認為流行于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中的地位如何?以及與其他文學的聯系?讓學生在了解社會歷史背景的情況下,了解文學發展、演變的過程,最終得出世界文學發展具有延續性和多元性的歷史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