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集體備課
問題論戰中的主張同鴉片戰爭以來林則徐、魏源、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思想作一番比較,有沒
有發現什么不同與變化呢?幫助學生分析光緒帝接受與支持維新派變法主張的原因, 對維新派的
變法思想產生建議啟發學生討論維新變法運動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介紹“開眼看世界”時,用電腦多媒體播放鴉片戰爭的片段。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到國
門被打開后,中國思想界發生了新的變化。分析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為什么會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學習西方什么?
案例二 在介紹“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時,用實物投影儀或計算機等展示同文舊址照片。
創辦近代學堂,是文化教育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為西學在中國更為西學在中國更廣泛
的傳播奠基。對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進作用。
案例三 在介紹“維新變法思想”時, 教師可以提出系列問題導入:洋務運動30年有沒有改變中國
積貧積弱的局面?甲午戰爭失敗表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務運動學
西方技術錯了?然后自然過渡早期維新思想現。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有人說“洋務派是林則徐、魏源的繼承者”。這種意見是否有道理?
解題關鍵:“師夷”與“制夷”的關系。
思路引領:明確把是否學習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
答案提示:魏源從反侵略的立場出發,以“師夷”為手段,以 “制夷”為目的。但當時洋務派“
師夷”的首要目的卻是鎮壓農民起義,因此兩者之間盡管有繼承關系,但本質上還是有區別的。
本思考題更多的是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允許學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見。教師的重點是培養
組織觀點、陳述觀點和與他人探討的能力。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解題關鍵: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思路引領: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思想啟蒙的作用。
答案提示: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人
民的覺醒。
二、學習延伸
討論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認為是晚清封建頑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為什么支持洋務運動?
解題關鍵:洋務派倡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
思路引領:洋務派的觀點。
答案提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實質維護清統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本題更多的是
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允許學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見。教師的重點是培養組織觀點、陳述觀
點和與他人探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