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備選探究活動
教與學札記
[探究活動1]19世紀末,中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以資產階級為主體進行的戊戌變法運動?請結合下面表格思考這一問題。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后民辦企業(yè)比較表
時間
企業(yè)數(shù)
資金額 (萬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74
1432
[探究活動2]十九世紀末,戊戌變法運動產生的社會背景有哪些?在這些社會背景中哪一個是戊戌變法發(fā)生的歷史根源?
個
人
教
學
反
思
總課題
第九單元 戊戌變法
執(zhí)筆人
韓 加 龍
課題
第2課 維新運動的興起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時
備課方式
集體
備課時間
.11.
三 維 目 標知識
與能力
1、 理解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的主要主張; 2、 理解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和嚴復變法思想的特點及其活動的影響; 3、 分析維新變法思想形成的背景,總結維新思想的形成過程,比較各思想家的思想特點,探究維新活動的深遠影響。過程
與方法
概括知識、史論結合、問題探究與歸納總結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1、 認識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現(xiàn)所起的承上啟下的作用;2、 認識時代的局限性和維新派自身的軟弱性;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尤其是成功的實踐更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3、 愛國的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努力。課標要求
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并分析其特點。教學方法
講解法、問題探究法學法指導
閱讀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重點說明
康有為及其變法思想;公車上書和強學會;梁啟超、譚嗣同和嚴復的維新變法活動。難點突破
康有為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自讀提綱
一. 早期改良思潮 二. 康有為及其變法思想 三. 公車上書和強學會 四、梁啟超與《時務報》教學流程設計
新課導入設計教與學札記
知識綱要設計
教與學札記
★戊戌變法:廣義上指90年代的維新變法運動;狹義上指1898年的百日維新。 一、維新思想的傳播: 1、早期改良思潮 ⑴代表:王韜、薛福成、鄭觀應。 ⑵主張:學習西方變法圖強;發(fā)展資本主義,提出“商戰(zhàn)”;實行君主立憲。 ⑶評價: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要求,為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做了理論上的準備。 2、康有為的變法思想 ⑴主要著作:a、《新學偽經考》——打擊了守舊勢力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 b、《孔子改制考》——把孔子打扮成主張變法的先驅,反映了“托古改制”的思想。 ⑵思想特點:將儒家“三世說”同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理論。 ★評價:一方面有利于減少變法阻力,促進維新思想的傳播;另一方面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敢與封建思想徹底決裂。 3、梁啟超的變法思想 在擔任上海《時務報》主筆期間,發(fā)表《變法通議》等文章,明確提出中國要變法圖強,必須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大大推動了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 4、維新思想傳播的情況 ⑴1895年康有為領導“公車上書”,使維新思想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⑵1895年康有為創(chuàng)辦《中外紀聞》和維新派的第一個政治團體強學會,促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 ⑶梁啟超的《變法通議》等,明確提出中國要變法圖強,必須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大大推動了變法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 ⑷譚嗣同發(fā)表《仁學》,湖南巡撫陳寶箴創(chuàng)辦時務學堂,推動了湖南維新運動的開展。 ⑸嚴復創(chuàng)辦《國聞報》,翻譯《天演論》,借達爾文進化論宣傳維新變法主張。 ★關于維新思想的傳播請注意: ⑴方式:立學會、辦報紙、興學堂等。 ⑵作用:①起到了啟發(fā)民智、組織力量和制造輿論的作用; ②表明資產階級維新派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維新變法新局面形成。 資產階級維新人士的思想核心:回顧必修3維新代表維新思想的核心思想核心或特點康有為借經學、孔子,否定專制,傳播西方政治學說,宣傳變法的必要性移花接木鳴鑼開道者梁啟超民權思想;用進化論產生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要性;變科舉倡民權譚嗣同以自由平等觀念批判君主專制,宗法等級制,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沖決網羅—抨擊舊制嚴復自由為體,民主為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變法才能救亡 信用社會進化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