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難點突破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自讀提綱
一、新舊勢力的交鋒二、百日維新的失敗三、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歷史意義教學流程設計
新課導入設計 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朗讀本課的引言,讓學生對“監斬官草草宣布了朝廷的判決,劊子手操起了屠刀……”進行情景想象,讓學生看到當時掌權者的殘暴、冷漠。然后通過提問“六壯士為什么要遭屠殺?”“波瀾壯闊的戊戌變法運動為什么會悲壯失敗呢?”中國走向近代化社會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和曲折。由此導入新課。教與學札記
知識綱要設計
教與學札記
.一、戊戌變法的失敗 1、新舊勢力的交鋒: ◆原因: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 ◆表現:見教材。 2、戊戌政變 ⑴直接原因:光緒帝和維新派企圖利用袁世凱,逼迫慈禧太后徹底交權。 ⑵情況:9月22日慈禧太后宣布臨朝聽政,囚禁光緒帝;隨后搜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宣布廢除新政(京師大學堂除外)。 ⑶影響:標志著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 3、★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⑵資產階級維新派改革的策略不當,如: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只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光緒帝和少數官僚;對袁世凱和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變法策略比較激進,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⑶封建頑固勢力過于強大。 4、★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 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實現近代化只有走革命道路; ⑵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長而又坎坷的,只有實現民族獨立,才能實現國家近代化。 二、戊戌變法的評價 1、性質: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也是近代中國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注意史論結合,楷體字部分為史實,黑體字部分慰藉論為結論) ①政治上: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揭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②經濟上:維新派在經濟上提倡近代工業、交通運輸業,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③思想上: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為目標,進行廣泛的宣傳鼓動,對激發人民的愛國感情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同時,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文化展開猛烈的抨擊,為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興起開辟了道路,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百日維新中改革科舉制,廢除八股,設立新式學堂,也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開了缺口,促進了近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 ④社會生活上:維新派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辦報刊、提倡女學,改易風俗(如主張男子剪辮子、婦女不纏足)等,對促進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結果:失敗失敗原因:根本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過于弱小。 ①客觀上:反動勢力強大。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②主觀上:a.維新派缺乏堅強領導核心; b.脫離群眾,依靠的皇帝沒有實權; 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教訓: 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性質: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小結: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與中國戊戌變法失敗原因對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