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備選探究活動
教與學札記
[探究活動1]
思考題:在維新宣傳中,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的政治主張各有側重,試比較異同。
同:都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觀念,都主張維新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異:梁啟超強調實行君主立憲,改革科舉制度,發展近代工業;譚嗣同側重抨擊“君為臣綱”,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嚴復借用達爾文的進化論,闡明維新變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探究活動2]
總課題
第九單元 戊戌變法
執筆人
韓 加 龍
課題
第3課 百日維新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時
備課方式
集體
備課時間
.11.
三 維 目 標知識
與能力
1、 理解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的原因,光緒帝沒有采納康、梁激進主張的原因,百日維新的進步意義; 2、 探究百日維新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過程
與方法
資料閱讀,問題討論,列表歸納,問題探究。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 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己任,要求變法,順應歷史潮流,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巨大進步。2、 維新變法運動是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產物,是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產物與要求,是先進中國人從學習西方器物遞進到學習政治制度的發展與變化。課標要求
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其特點。教學方法
講解法、問題探究法學法指導
閱讀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重點說明
百日維新的背景及基本內容難點突破
對百日維新的評價自讀提綱
一、 救亡與變法的呼聲再起 二、 百日維新 1、 開始標志: 2、 主要內容:3、 進步意義:教學流程設計
新課導入設計教與學札記
知識綱要設計
教與學札記
. 一、救亡與變法的呼聲再起 1、背景:1898年德國占領膠州灣,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情況:a、中國人民開展反侵略、反瓜分的斗爭, ⑴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 ①康有為的《上清帝第六書》(《應詔統籌全局折》重申國家面臨的嚴重危機,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全面改革,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 ②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了保國會,使維新變法的浪潮激蕩全國。 ⑵地主階級中先進分子也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亡的命運。 ①光緒皇帝在康有為的《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等書籍的幫助下進一步堅定了維新變法的決心。 ②許多愛國官僚如張之洞也支持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機。 二、百日維新 1、開始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 2、主要內容 ⑴政治上——廢除舊體制:鼓勵官民上書言事;下令舉薦新政人才;精簡機構、裁汰冗員;取消旗人特權; ⑵、經濟上——發展近代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設立農工商總局,鼓勵發展農工商業;提倡私人辦廠,獎勵創新發明;設立鐵路礦務總局;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興辦郵政、裁撤驛站。 ⑶文化教育上——改革教育制度、促進西學傳播:改革科舉制,廢除八股;設立中小學學堂、京師大學堂和專門學堂;鼓勵私人辦學,選派留學生;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 ⑷軍事上建立新式軍隊:建立新式軍隊,裝備新式武器,按新法練兵;添設兵船,增強海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