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 《宋明理學》期末知識點整理(精選2篇)
高二歷史 《宋明理學》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1
高二歷史 《宋明理學》期末知識點整理
【基礎解讀】
一、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
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
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
。1)統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于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代統治者倡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2、程朱理學的內涵:
。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
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范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
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
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4、評價:
明朝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宋明理學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高二歷史 《宋明理學》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2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宋明理學》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設計理念:以人為本,主動探究。
充分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宋明理學的產生背景使學生認識到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狀況的反映:通過了解宋明理學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通過評價宋明理學培養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并形成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的意識。
這些是課標要求的知識點,而且對于加深以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并有利于學習以后將要學習的內容。宋明理學的產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是時代的反映。
【過程與方法】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相關資料,聆聽教師的講解,加深對宋明時期儒學發展的認識。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
搜集材料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習興趣;討論可以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有些內容很抽象,有必要教師重點講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宋明理學及其代表人物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服務的遠大理想。
理學對中華民族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有極大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教學對象:
高二文科班
有一定的思維基礎,特別是高二政治課已經開始學哲學部分。經過前幾節的學習,對儒學的發展有了相當的理解。
四、課程資源:
《四書》等歷史文化典籍;《中國歷史文化概論》;網絡;朱熹等人的傳記;多媒體。
五、策略與方法:
針對本課內容較為抽象的特點,采用設置情境、聯系現實等策略并且綜合運用討論,講解等方法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學習興趣,從而突破難點。
六、過程與模式
1、導入:提問中國古代朝代的順序和董仲舒對儒學的發展。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漢儒簡單的天命觀已經無法使其充分起到控制人心的作用,出現了危機,而佛教和道教也乘社會動蕩之機興起,威脅了儒學的統治地位。
這樣可以是學生形成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狀況的反映的基本認識。
2、理學興起原因部分:主要通過提問分析和展示歷史材料。
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盡量自己得出結論,養成論從史出的習慣。
3、理學主要思想部分:根據預習的情況,讓各小組學生自己歸納。討論三個問題:理學與漢代儒學的區別;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比較;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比較。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4、理學評價部分:展示幾段歷史材料,讓學生聯系歷史和現實進行討論,辨證看待其歷史影響。
5小結:讓學生總結;卮鹗裁词抢韺W?主要觀點是什么?怎么評價。
可以使學生對這節課形成整體認識。
模式:激趣探究,主動學習模式。
本課思辯性強,需要激發學生興趣,并且充分體現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