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作業〗練習
基礎題
1.(1)×;(2)√。
2.b。
3.結論是:葉綠體主要吸收紅光和藍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拓展題
1.植物體吸收光能的色素, 還存在于植物幼嫩的莖和果實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細胞中。
2.提示:是的。不同顏色的藻類吸收不同波長的光。藻類本身的顏色是反射出來的光,即紅藻反射出了紅光,綠藻反射出綠光,褐藻反射出黃色的光。水層對光波中的紅、橙部分吸收顯著多于對藍、綠部分的吸收,即到達深水層的光線是相對富含短波長的光,所以吸收紅光和藍紫光較多的綠藻分布于海水的淺層,吸收藍紫光和綠光較多的紅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
(第一課時完)
〖板書〗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
〖問題〗以“本節聚焦”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思考。
〖板書〗㈠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講述〗結合課本的圖,一步一步的引導。
〖旁欄思考題〗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持這種觀點的人,很可能是在無光條件下做的這個實驗。無光時,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細胞呼吸,所以沒有釋放氧氣,而是釋放二氧化碳,也就是使空氣變污濁了。
〖思考與討論1〗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糖類和氧氣,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要有光,還需要多種酶等。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是:
co2 + h2o (ch2o) + o2
2.提示:從人類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來看,生物學的發展與物理學和化學的研究進展關系很密切。例如,直到1785年,由于發現了空氣的組成,人們才明確綠葉在光下放出的氣體是氧氣,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這個事例說明生物學的發展與化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密切相關。又如,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而不是來自二氧化碳;卡爾文用同位素示蹤技術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碳的途徑,都說明在科學發展的進程中,相關學科的互相促進,以及技術手段的進步對科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板書〗㈡光合作用的過程
co2 + h2o (ch2o) + o2
〖講述〗結合下面題目講解。
填寫圖中光合作用過程的名稱并回答問題:
(1)寫出各標號的名稱: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__
(2)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了[ ]和[ ](只填序號)。
(3)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場所分別是葉綠體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③[h] ④atp ⑤adp+pi ⑥ ⑦ ⑧ ⑨ (2)[3][4](3)片層結構的薄膜 基質
〖思考與討論2〗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光反應階段 暗反應階段
所需條件 必須有光 有光無光均可
進行場所 類囊體的薄膜上 葉綠體內的基質中
物質變化 h2o分解成o2和[h];形成atp 二氧化碳被固定;c3被[h]還原,最終形成糖類;atp轉化成adp和pi
能量轉換 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atp中 atp中的化學能轉化為糖類中儲存的化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