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技術與設計2課標研修
本模塊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設置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與設計的教學內容,它所體現的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對于高中生的生活、學習以及人生規劃都具有普遍的價值。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理解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結構設計、流程設計和系統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簡單控制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使用常用的規范的技術語言表達設計方案;能結合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形成設計方案并初步實施;學會從技術、環境、經濟、文化等角度綜合評價技術設計方案和實施的結果,增強革新意識。
本模塊的教學要面向生活和生產的實際;引導學生關注技術試驗,理解技術設計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注重歸納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并將它們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要使學生善于總結具有典型性的技術問題的解決策略。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結構與設計
1.內容標準
(1) 了解結構的涵義,能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概念和一般分類。
例 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應力的架構形態,結構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
(2)能結合1~2種簡單的結構案例,分析結構是如何承受應力的。
例 支柱能抵抗壓力,捆綁能抵抗張力等。
(3)能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例 結構的類型、材料的選擇、連接處的強度等影響著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
(4)能確定一個簡單對象進行結構設計,并繪制設計圖紙,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
例 趙州橋、長城、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等經典建筑的欣賞。
2.活動建議
(1)自行設計一個試驗方案,對公路旁的單腳標志牌、雙腳標志牌、家用單腳支撐的茶幾等物體進行強度和穩定性的試驗,記錄試驗數據,指出提高它們的強度和穩定性的方法。
(2)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選擇典型結構的案例,分析其結構的特點。例如:
△犁田的犁,幼兒學步車,高壓線鐵架,大壩,泥墻等。
△多倫多的天虹體育館,上海楊浦大橋,博鰲亞洲論壇會議廳等。
(3)選擇一個對象進行結構設計,形成設計方案、繪出簡單的設計圖紙,并做出實物模型或原型。
以下所列的設計項目可供參考:
△臺式相片架支撐部分的結構設計。
△個性化臺燈罩的結構設計。
△個性化(或多功能)的折疊雨傘的設計。
△樂(琴)譜架的結構設計。
△雙人自行車的結構設計。
△簡支(獨木)橋的結構設計。
△連續(有橋墩的)橋的結構設計。
△拱型橋的結構設計。
△簡單的農家屋架的結構設計。
△蔬菜大棚的結構設計。
(4)收集某些建筑物坍塌、扭曲或斷裂的案例,討論并分析其主要技術問題所在。
(二)流程與設計
1.內容標準
(1)了解流程的含義及其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2)通過對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產工藝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時序和環節的意義,學會閱讀簡單的流程圖。
例 某快餐配送中心一天的工作流程,合成氨的工藝流程,木制家具的生產線等。
(3)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
例 流程設計主要應考慮事物的內在性質、規律和相關因素,應以時序和環節為設計的主要線索。
(4)能解釋流程的改進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能概括某種簡單生產流程優化過程中所應考慮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