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技術與設計1課標研修
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主動力之一,設計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對設計過程的學習和掌握有利于學生認識技術的本質,形成創新意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為將來進入高度技術化的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了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過設計的交流和評價,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本模塊的各個主題應該融匯貫通,不能機械割裂,特別是“技術及其性質”主題的基本思想應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始終;在設計過程的教學中,不要機械理解過程,應引導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交流和評價既是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功完成設計的途徑、方法和保證, 應貫穿于設計教學的全過程。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技術及其性質
1.內容標準
(1)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例1 人為了能像鳥一樣飛翔,發明了飛機。
例2 由于需求不同,人類設計制造了不同的交通工具。
(2)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并能通過案例進行說明。
例1 集成電路的發明促進了計算機的更新換代。
例2 一個工廠要提高生產率,就需要對設備和工藝不斷進行技術革新。
(3)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能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例 每一種新型汽車的誕生都要經過工程師們精心的設計。
(4)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例1 電視機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開拓了人們的視野。
例2 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產生促使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
例3 農藥保證了農作物的產量,但它的不當使用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5)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例 建造一座橋梁必須具有力學、地質學、氣象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
(6)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及申請方法。
2.活動建議
(1)通過調查工業或農業中某項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理解發明和革新的價值。
(2)調查并討論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可能造成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3)模擬一個產品的專利申請過程。
(二)設計過程
a 發現與明確問題
1.內容標準
(1)通過對人們的需求和愿望的調查,發現與明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并能判斷是否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能力與條件。
例 解決技術問題需要知識、技能、時間、經費、設備等各種條件。
(2)能根據設計對象和現有的工作條件列出具體的設計要求,包括應達到的標準和所受到的限制。
例1 所設計的產品在功能、大小、安全、外觀、耐用性等方面要達到一定的標準。
例2 設計將可能會受到各種限制,如時間限制、成本限制、環境限制等。
2.活動建議
根據對幼兒園需求的調查,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設計要求。如準備給孩子們制作一個學習算術的教具,設計要求是能幫助他們做簡單運算、方便孩子使用、安全、抗摔打、色彩和樣式能吸引孩子、成本不能超過x元。
b 制定設計方案
1.內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