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回答):人們的種種精神。如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以及: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抗擊“非典”精神等等,正是這可貴的精神,使得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因此,我們曾經學到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離不開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在抓好物質文明的同時,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板書)
(過渡)那么在這過程中,作為我們青年學生,在面對的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把握自己?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呢?
(學生討論)略
(3)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抵御腐朽思想侵蝕(板書)
活動設計一:學生以“網絡對青少年成長利大還是弊大”為題展開辯論,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世界,減少負面對自身發展的影響。特別是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抵御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以及黃毒、黑毒(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等種種不道德的行為。把精神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活動設計二:有的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對大中學生宿舍生活中出現的封建腐朽現象“請筆仙”的行為展開討論,并以事例告訴學生這一行為的巨大危害,如:學習成績下降、精神恍惚、甚至自殺等情況,以科學的精神去揭示它的腐朽,引導學生以正確客觀地思想意識對待自己未來的人生。
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即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更重要的是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因此,我們得到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