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一課
1.2.3、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重點〗
⑴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義。
⑵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論意義。
〖難點〗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義。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理解:
①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義。
②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實例或聯系個人經歷,比較不同性質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運用:運用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結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說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
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能力、概括能力。本框題在敘述方式上的特點是:依照意識反作用的領域為順序,在每一領域中再依照意識反作用的性質來安排敘述的次序。先講不同性質的意識對自然界的兩種不同的反作用,再講不同性質的意識對社會的兩種不同的反作用,由此概括出不同性質的意識起著不同的反作用,再進而概括出“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的觀點。教學中要注意這一思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能力、概括能力。
覺悟方面: 提高學生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自覺性。
【重點解決辦法】
1、"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義和"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論意義是重點。
"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義屬基本概念,需要明確是什么。因為它對于理解"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這個基本原理有重要意義。為了使學生理解并記住課本文字定義表述,可通過建筑材料變成建筑物來具體形象地說明:"在實踐中,意識指揮工人使用勞動工具這種物質力量,作用于建筑材料(即定義申的另一種物質的東西丫,從而使零散的建筑材料這種物質具體形態變成建筑物這種物質具體形態,這就叫做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講解時要突出:意識存在于人的頭腦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物質的東西只能用物質的東西去直接改變,但意識能起"指揮"作用,告訴人們"做什么"和"怎樣做"。最后,準確完整地指導學生在課本上劃下這一定義。
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論是重點。因為,從世界觀來說,它直接體現了"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和"正確的思想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的基本原理,從當前社會生活來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一件戰略性大事,是熱點問題之一;從學生成長來看,積極參加社儈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抵制丑惡的錯誤思想,提高自己的覺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這一問題,由于社會上對文明的宣傳,同學還是好接受的,可采取講解、討論、辯論相結合的方法。在結論上步步推進:第一步,從意識反作用的兩種情形,說明方法論的要求——重視精神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第二步,重點分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意兒 特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第三步,啟發學生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疑點解決辦法】
1、"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三者之間有無區別?
許多教材在使用這三個概念時,末做嚴格區別。這本教材的敘述,對此作了區別 (同時也體現了三者的聯系)。
"主觀能動性"這一概念在第五課將有詳細說碉。概括地說,它指 "想"和"做"。想是認識世界的能力與活動,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主觀能動性"既包括"意識能動性",也包括實踐活動,而且這兩項內容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