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意識能動性"有兩層意思,一是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二是指意識能動地通過實踐反作用于客觀世界。可見,第一,意識能動性不等于主觀能動性,它僅限于 "想",不包括 "做",屬予意識范疇;而主觀能動性除了"想",還包括 "做",色括實踐。意識能動性貿然體現在傲即實踐申,但實踐不等于意識的能動性。第二。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識能動性的表現之一,所以也不能拖惠識能動性與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來。
"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識為指導,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引起客規事物的變化。它溉不等于意識的能動性,更不等于主觀能動性。
以上分析表明:"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屬于"意識的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屬于"主觀能動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復習提問
(l)什么是意識?意識為什么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其主觀原因是什么?
(2)意識怎樣才能正確反映事物?
(設計上述提問,意在通過復習前兩框題的內容為學習新課打基礎。)
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二框題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這個反映有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因而意識有正確反映和錯誤反映之分。影響意識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主觀原因是:
第一,立場不同。
第二,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
第三,知識構成不同。只要我們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觀察事物,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就一定能夠在正確認識世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這里我們已經知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那么,意識對物質有沒有反作用呢?是怎樣反作用于物質呢?下面我們做個游戲:現在請同學們把"一"字 想” 到黑板上去,我們不用手寫,而是只用"能"一"字"想"到黑板上去嗎?為什么?
這節課我們為解決這類問題,學習第三框。
三、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板書)
提問:我們已經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現象。書上指的藍圖屬于什么現象?(意識)新型建筑?物屬于什么現象?(物質)新型的建筑物為什么和藍圖一樣呢?藍圖起了什么作用?(指導什用)藍圖又是怎樣變成新建筑物的呢?(指導并通過工人的勞動) 意識能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呢?(不能)意識是怎樣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呢?
1.意識對客觀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義(板書)
教師講解:意識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中,人們只能用語言表達它,用文字記錄它,但不切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正如不能把“一”字“想”到黑板上去一樣,藍圖也不能直接變成新型建筑物。 但是,意識卻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停地告訴人們,應該去做什么,怎樣去做。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就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可圖示如下:
“議一議”,藍圖為什么不能直接變成建筑物呢?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結果可在第21頁第2自然段找,但只能用自己的語言回答,教師歸納。) 物質的東西只能用物質的東西去直接改變。
(l)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