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案
(6) 能否代用?(用其他方法、器材代替)
(7) 能否調整?(布局、結構、順序等)
(8) 能否顛倒?(上下、正反、作用等)
(9) 能否組合?(部件、功能、原理等組合)
……
總結得越多越好。
6.鄧小平非常關注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把群眾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并
213
用以指導群眾實踐。如對待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包產到戶”的做法,曾經引起了全國的轟動。當時爭論的焦點是,這種做法是搞社會主義還是搞資本主義?作為中國改革總設計師的鄧小平,滿腔熱情地支持這一新事物,并總結制定出一系列關于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從而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改革的蓬勃發展。
結合材料:說說我們應該學習鄧小平的什么思維品質?
思考提示:
應該學習鄧小平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的實際,善于總結群眾的豐富實踐經驗,開拓進取,有創新意識的思維品質。
對現實中涌現的新事物,要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敏銳的感悟,是激發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因素。
六、教學資源鏈接
(一) 名詞解釋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促使它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方面。這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
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
正如黑格爾所說的:“肯定的一面是一種同一的自身聯系,而不是否定的東西。否定的一面是自為的差別物,而不是肯定的東西。”當肯定方面處于支配地位時,事物就保持自身的存在和原有的性質;如果否定方面在斗爭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就轉化為自身的反面,實現對自身的否定。量變質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所揭示的事物的質的飛躍、矛盾的轉化和解決,也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肯定和否定這兩個對立的方面又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的。
所謂相互依賴,是指二者互為前提,雙方都不能單獨存在,各以其對立的一方為自己存在的條件。無肯定即無否定,無否定即無肯定;黑格爾說:“人們總以為肯定與否定具有絕對的區別,其實二者是相同的。我們甚至可以稱肯定為否定;反之,也同樣可以稱否定為肯定。同樣,譬如說,財產與債務并不是特殊的獨立自存的兩種財產。只不過是在負債者為否定的財產,在債權者即為肯定的財產。同樣的關系,又如一條往東的路同時即是同一條往西的路。因此,肯定的東西與否定的東西本質上是彼此互為條件的,并且只是存在于它們的相互聯系中。”
所謂相互滲透,是指二者相互包含。一方面,肯定之中有否定,因為事物要維持自身存在,必須通過運動過程才能實現,而運動即是對自身的否定;另一方面,否定之中有肯定,因為否定必須通過吸取和依靠現有事物的某些積極因素才能實現,而這正是對事物的肯定。
在一定意義上,肯定就是否定。無論是事物自身的狀態還是人對事物的態度來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