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案
216
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等。這樣,他一方面是用排除法來棄這些非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同時又以否定的形式來思考和表達肯定的內容。比如,他對貧窮的否定就是對富裕的肯定,對忽視發展生產力的否定就是肯定社會主義必須重視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觀點,這種創新是從原有基礎上發展、升華來的,既對過去的結論有一定的繼承,又對過去認識上的解釋,這是鄧小平創造智慧的過人之處。
(2) 從經典結論中發展新認識的睿智。
鄧小平不拘泥以往的結論,善于對已有的結論根據形式變化進行觀察分析,從而拓展、延伸出新的認識,把過去的思想升華到一個新境界。
——根據形勢的發展拓展已有的結論。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列主義的一個正確的結論。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它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的提高,對這一理論認識也應有所不同,因此,鄧小平及時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新判斷,使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結論更符合當代的實際情況。
——根據現實情況界定過去的提法。社會主義分階段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結論,毛澤東對此也有過不同的論述,但從以前的蘇聯到解放后的中國,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到底處于什么階段,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正確的認識。鄧小平針對我國國情,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這似乎與斯大林、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有些“倒退”,但實際這更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新發展。
(摘自:《中國教育教學》XX年3月邸乘光)
2.毛澤東創新思想的基本特點(節選)
其一,創新與懷疑批判精神相結合。
毛澤東從青少年起即具有懷疑與叛逆的思想和品格。成為中國革命主要領導人后,他依然保持著對許多事物大膽懷疑、尋根究底的勁頭。他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都發端于對以城市為中心的道路和傳統社會主義工業化模式的懷疑。建國以后的毛澤東,在各個領域都保持著不竭的懷疑習慣和批判精神。
其二,創新與反對教條主義和奴隸主義相結合。
《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是毛澤東勇于創新,敢于反對教條主義的最早檄文。建國后,毛澤東反對教條主義的同時反對奴隸主義。毛澤東在1958年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批示中明確提出了“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的口號。他認為,無論中國人、外國人、死人、活人,都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學,正確的就信,不正確的就不信。他談到不要迷信神仙,不要迷信洋人時說,相對別的星球,我們就是神仙;相對外國人,我們就是洋人。他指出:“對于經典著作要尊重,但不要迷信。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創造出來的,不能抄書照搬。”他號召:“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奮敢想敢說敢做的大無畏創造精神”。
其三,創新與獨立思考相結合。毛澤東是一個最具獨立思考品格的理論家和實踐家。他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權威,不崇拜偶像,對一切事物和現成理論保持不隨波逐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