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案
2.本課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
第一框,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第一目,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這一目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針對辯證否定的性質,舉出幾種否定的事例讓學生辨析,要求學生了解辯證的否定并不是外力的作用,不是人對事物的否定,也不是外力對它的否定,更不是外力對事物的毀滅或排拒,而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因此,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第二個探究活動,要讓學生認識到,把否定理解為否定一切、拋棄一切是形而上學否定觀。正像俄國曾經出現的“無產階級文化派”那樣,為了明天而拋棄和毀滅昨天的一切,
203
達是錯誤的。第二問應當告訴學生我們理解的否定觀是辯證的否定觀,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內在要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就是揚棄。這兩個探究活動中的否定觀是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兩種不同的形式。
第三個探究活動,以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治療燒傷為例,告訴學生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們能夠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不迷信權威意見,勇于探索,刻苦攻關,敢于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他們的這種做法符合辯證否定觀的基本要求。建議讓學生收集有關事例,可以作進一步論證。
第二目,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這一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以社會歷史發展為例,說明社會歷史的暫時性。主要讓學生理解,世界永遠處在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永恒的自然和社會,真理和人的認識永遠不會停下它們的腳步,它們都是不斷地發展的,人類社會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依然會繼續向前發展。
第二個探究活動,引入南宋朱熹和明代陳獻章的兩段話,第一問要求學生明確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敢于懷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認識,才能進步,才能實現創新。第二問有一點難度,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我們常說不破不立,敢于破,只有破,才能立;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不破不立,“破”和“立”既有區別,又要聯系,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可以結合學生自己的學習實際,探討對于書本知識的懷疑,敢于向書本多問幾個為什么,我們才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第二框,創逝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第一目,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一目中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這一探究活動為學生講述了我國著名計算機應用專家王選刻苦攻關,研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攻克了這一領域的世界性難題的故事。此探究活動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科技創新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變化和發展。
第二目,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這一目只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這一探究活動引入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曾經是困擾我國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個難題。此探究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理論創新能夠帶來制度的創新和變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的新理念,實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帶動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轉向,從而活躍了社會主義的市場,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