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案
215
代替舊事物不是簡單地拋棄,而是克服、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又保留和繼承以往發展中對新事物有積極意義的東西,并把它發展到新的階段。揚棄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拋棄舊事物的糟粕,繼承其精華,并把它作為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揚棄體現著事物發展過程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
(摘自:肖前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否定之否定規律
亦稱“肯定否定規律”。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之一。是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它揭示事物由于內部矛盾所引起的發展是螺旋式、波浪式前進上升的過程。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有肯定和否定兩方面。肯定,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則是促使事物發展和轉化的方面。這兩個方面相互斗爭著。否定的方面戰勝肯定的方面并取得了支配的地位,舊事物就轉化為新事物。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舊質向新質的飛躍。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的否定的因素發展的結果,是對舊事物的質的根本否定,但并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揚棄。
事物的發展總是由肯定階段走向否定階段的。一般地說,在事物發展的總過程中,經過兩次否定,從肯定到否定,又從否定到否定之否定。這時,往往重復出現舊的肯定階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但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更高基礎上的重復;不是單純的循環運動,而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無限發展過程;不是直線式的,而是曲折的、螺旋式、波浪式的前進上升運動。由于事物內部新舊兩方面的矛盾和斗爭,任何新事物的成長,都要經歷曲折的過程,在一定時期內,新事物可能遭到暫時的失敗,舊事物可能取得暫時的勝利,甚至被克服了的舊事物還會在一定條件下復生。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相對的,而新事物的勝利,事物的上升、前進運動則是永恒的,絕對的。
否定之否定規律最初由黑格爾提出。馬克思、思格斯總結了當時各種科學的最新成就和人類認識的發展史,從客觀事物發展過程的本身,論證了它是客觀事物固有的普遍規律。
(二) 相關資料選輯
1.鄧小平創新精神的主要特征(節選)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批判的、進取的和創新的。鄧小平理論產生,就是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創造性地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問題的光輝結晶。
(1) 從否定錯誤中開辟新道路的勇氣。
在某種意義上說,創新就是對舊有的錯誤的東西進行否定,這需要巨大的政治理論勇氣,在這方面鄧小平堪稱表率。在粉碎“四人幫”后,面對很多人認為毛澤東的話句句是真理,否定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就是“砍旗”,就是否定毛澤東思想;面對當時的中央負責同志主張“兩個凡是”,鄧小平堅決否定“兩個凡是”,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帶領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是鄧小平創新精神的最大成果。
鄧小平的創新精神的高明和偉大之處在于:把“否舊”和“創新”緊密結合在一起,對舊的事物,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是全盤否定,而是“拋”、“揚”結合。例如,在對待什么是社會主義?他以否定命題的形式多次闡發了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他說,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