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案
217
不人云亦云地進行個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態度。毛澤東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號召:“共產黨員對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么,都要經過自己頭腦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真有道理。絕對不應盲從,絕對不應提倡奴隸主義。”(《毛澤東選集》第1—4卷,第827頁,人民出版社1 991年6月版。)
3.掌握創新的方法
笛卡兒曾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要樹立創新意識,必須掌握相應的方法。
(1) 量變質變方法。創造型人才在知識、技能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質的飛躍。愛迪生一生能有1000多項發明專利,主要是各方面知識的積累達到了一定的量。
(2) 類推的方法。如飛機摹擬鳥的飛翔,摩天大廈摹擬人的骨骼等。這種方法要求豐富的聯想力和較深的邏輯推理能力。
(3) 數學方法。應用較多的是相加的方法。如生物加進化論(生物進化論)、鉛筆加橡皮(橡皮鉛筆)等。當然,科學的創新方法并不是簡單的相加,但作為一種方法,其原理基本如此。
(4) 物理方法。如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等。
(5) 化學方法。運用化學原理創造出新的化合物。如諾貝爾發明安全炸藥,巴斯德發明消毒法等。
4.衡量學生創新能力的標準
(1) 善于觀察,并能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表達。
(2) 敢于對權威性的觀點提出疑問。
(3) 凡事喜歡尋根究底,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
(4) 能耐心聽取別人見解并從中發現問題或受到啟發。
(5) 能發現事物與現象間的邏輯聯系。
(6) 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
(7) 凡遇到問題總是喜歡在解決方法上另辟蹊徑。
(8) 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9) 總是從失敗中發現成功的啟示。
(10) 在學習上常有自己關心的獨特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