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案
206
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但社會主義又保留了資本主義社會高度發展的生產力和科學文化中的一切積極的成果。
3.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否定?
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包括: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4.如何正確地對待書本和權威?
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正確地對待書本和權威。
我們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但又不能迷信書本和權威,要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
5.如何理解辯證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質?
馬克思說:“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12頁,第2版。)
所謂“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是指要認識到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因為任何事物對于它所產生的那個時代和條件來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這種穩定性和連續性是相對的,對于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因素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在現實事物自身中,總是潛藏著內在的矛盾和否定性因素,隨著事物自身中的否定性因素的成長,以前現實的東西就會成為不現實的,就會喪失自己存在的必然性、自己的合理性;一種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現實的東西就會代替這種正在衰亡的現存的東西。因此,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所謂“否定的理解”,就是著眼于事物的運動、變化,著眼于事物的內在矛盾及其所孕育的發展方向,著眼于新事物的產生和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客觀趨勢去理解。因此,真正的辯證法決不安于現狀,決不是為了“使現存事物顯得光彩”的辯護工具,它不崇拜任何東西,它本質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6.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說:“不懷疑不能見真理,所以我很希望大家都持懷疑的態度,不要為已成的學術壓倒。”諾貝爾獎獲得者、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他們的觀點道出了懷疑與創新的相互關系。
創新者的成功就在于他們在別人不覺得可疑的地方產生了懷疑,在別人不敢懷疑的地方提出了疑問。懷疑與批判精神是創新活動的開山斧,沒有它們,創新之路將無法開辟。
207
其實,一部文明史就是人類不斷懷疑、不斷創新的歷史。哥白尼不對地心說提出懷疑,他怎能提出日心說?伽利略不對亞里士多德自由落體觀念提出懷疑,他怎能提出自由落體定律?愛因斯坦不對牛頓時空觀提出批判,他又怎能創立相對論?李政道、楊振寧不對宇稱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提出質疑,他們又怎能發現這一定律不適應于弱相互作用呢?因此,懷疑與批判是創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