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案
正是根據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式確定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開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條高速通道,為社會主義注入了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12.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是什么推動了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
思維方式是指思維主體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進行思考的模式和方法。思維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容決定了思維的內容,同樣,客觀事物的特點,也決定了思維方式的某些特點。在古代,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科學技術水平還不發達,這就決定了那時人們的思維方式還是樸素的、直觀的、猜測性的。到了近代,由于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科學的發展與其相適應,而科學的起步是由分門別類搜集資料開始的,這就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是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到了現代社會,隨著大工業的出現、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要求人們以辯證的思維方式來取代舊的思維方式。
格斯所說的“人的思維的最本質的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它告訴我們,實踐是思維方式的基礎,正是實踐的創新決定了思維方式的創新。
四、教學方法建議
(一) 課時安排
安排2課時,每框各l課時。
(二) 教學方法建議
1.討論法
第一框“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主要采用討論法。關鍵在于教師提出能引發思考、能引起爭議的恰當的問題。
2.事例列舉法
第二框“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主要采用事例列舉法。如列舉科學技術的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事例,列舉創新推動人類文化發展的事例,列舉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改
209
革的實踐成果等。
3.聯系前面所學內容理解本課知識
如運用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幫助學生理解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結合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改革的實踐成果,幫助理解制度創新的意義。
4.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結構化理解
(1) 通過討論“外力否定”的材料,明確辯證法所說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劃清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第一個界限。
(2) 通過討論“無產階級文化派”的材料,理解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劃清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第二個界限。
(3) 結合理解“專家點評”,歸納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對立。
(三) 探究活動操作建議
探究活動1(教材第75頁):“我把蟲子踩死就是否定”,是一種什么否定觀?
此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討論三個遞進的問題:(1)我把蟲子踩死,大風摧折了莊稼,把一粒麥種磨碎,或者寫上一個“a”字,然后又把它涂掉,等等,這是不是否定?(2)運用第八課發展的觀點來思考,是不是所有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是這樣的?(3)“我把蟲子踩死就是否定”,這是不是辯證法所說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