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教案
探究活動2(教材第55頁):“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活動影響和改變生態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壞生態平衡,這是為什么?”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很好回答,但是深層追究,學生卻不一定得能分析清楚,可引導學生舉出實例來說明原因。如,1998年特大洪水的原因,“三門峽工程”與其上游渭河水患的聯系,以及近年來仍然存在著的亂砍濫伐導致的后患等,都可以聯系“五個統籌”說明聯系觀點的重要性。
探究活動3(教材第56頁):“廢舊電池是通過哪些環節危及人類健康的?聯系生活實際,看看還有哪些事例能說明聯系的多樣性。”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需要學生具備多學科的知識才能夠分析清楚,因而此探究活動也具有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的功能。為此,教師備課時要收集一些資料,做好知識的準備,以能夠自如地駕馭教學,引導主題。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然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聯系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和提煉。
探究活動4(教材第56頁):“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了什么?結合所學的哲學原理,談
58
重要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探究活動三在于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傳統建筑所包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認識傳統建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保護傳統建筑的思想意識。
探究活動四旨在引導學生體會傳統思想對今天的重要影響,感受傳統思想的重要價值。
探究活動五通過觀點辨析,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初步確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探究活動六旨在引導學生體會不能拘泥于傳統文化而要創造性地加以發展的道理,初步樹立對待傳統文化要創造性加以繼承的態度。
探究活動七通過觀點辨析,引導學生體會到,對待傳統文化要采取一分為二的態度,把繼承與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
探究活動八幫助學生體會科技發展對于文化發展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和作用。
探究活動九旨在幫助學生體會思想運動對文化和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動十幫助學生體會教育在文化傳承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三) 本課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辯證關系,難點是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影響。
(四) 相關疑難問題解答
如何理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首先,教育具有保存、傳遞和活化文化傳統的功能。人類文化既是人們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產物,同時又是新生一代進行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人類文化只能被學而知之,不能通過遺傳方式獲得。這就決定了人類文化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與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說人類的繁殖過程是人類種族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那么,教育則是人類文化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同時,教育對人類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將儲存形態文化轉變為現實活躍文化,這一過程的完成,除了教育,別無他法。任何一種文化只有通過教育完成了這種轉化,才能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才能出現文化繁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