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知識要點
(5)創新更新了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開辟出更廣闊的勞動對象,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1)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2)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折實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
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1)創新思維的重大意義。
創新思維,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為我們在新世紀應對各種挑戰,進一步認識、加強、提高自己,更好地肩負起領導重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2)文化創新的重要性
① 人類文化的發展是通過創新實現的,社會主義文化也不例外。
② 文化創新,就是努力繁榮先進文化,把億萬人民緊緊吸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
總結: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一、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及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1、以往社會歷史理論陷入唯心主義的原因
沒有追溯到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社會存在(對社會歷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質生產實踐的局限)
馬克思之所以能夠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原因,就是從實踐出發認識人類社會,用實踐的觀點考察人類社會,找到了以物質生產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存在。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2)社會意識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① 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②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方法論: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唯心主義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① 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社會存在決定作用第一位)
②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③ 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其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方法論: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反對錯誤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
3、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所決定,又與他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受到的教育、從事的職業等密切相關。
人們所處的社會經濟關系不同、社會實踐不同,所形成的社會意識就不同。
地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
二、思維與存在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