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知識要點
2、不同的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各不相同
(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社會地位、需要不同)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因人而異(認識事物角度、立場不同)
五、怎樣看待理解價值沖突與評價標準?
1、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標準是?
(1)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2、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最高的價值標準
(1)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
(2)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當個人的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
六、怎樣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是從創造的角度來看的
(1).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
① 人只有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創造價值。
② 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
③ 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2).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
① 走不出自我的狹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獻他人和社會的人,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② 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的朋友,愛我們的事業,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世界,積極投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1).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是從實現的客觀角度來看的
主要把握三點,首先,明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是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人的生存、發展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然后,從反面來論證: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得出結論: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2).正確認識和追求人的個性發展
① 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
② 人的個性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而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是從實現的主觀角度來看的
(1).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3).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