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說明,一些看似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所以我們一定要防微杜漸,否則會悔之晚矣。
(三)系統、系統論、系統方法的多方面作用
(1)系統(system)一詞源于希臘文,表示部分組成的整體。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由此可見,系統是事物由于客觀的普遍聯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態,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整體性特征,這是系統的本質特征。所謂整體性,是指系統中的諸多要素作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而起作用。其次是結構的有序性特征,即系統內部結構具有層次等級式的組織化特征。最后是內部結構優化趨向的特征,即系統的分系統或要素之間的結合趨向于強化整體功能的特征。系統的上述特征顯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深刻性和具體性,它啟示人們要以系統論方法去觀察和處理具體的事物。
(2)系統論是以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系統的一般法則和規律的理論。這種理論把哲學上的普遍聯系的觀點具體化為一種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和達爾文是現代系統理論的先驅。現代系統論作為一門學科是由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于20世紀30年代創立的。系統方法已成為對復雜系統進行綜合研究的有效工具。現代科學技術所面臨的對象越來越復雜,對于研究對象出現的越來越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傳統的單科分析方法已無能為力,而各種系統工程方法、運籌方法在解決面臨的問題上卻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尤其是系統方法與控制論、信息論方法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更加提高了人們認識和變革世界的能力和效率。
(3)系統方法的突出作用是:第一,它是研究與協調復雜系統的有效工具。如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共組織了2萬多個公司、42萬人員,動用了700多萬個零件,耗資300多億美元。其順利實施是系統方法的巨大勝利。第二,它是對國民經濟進行綜合平衡的科學手段。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整個國家的建設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就是“一盤棋”,因此,必須從系統整體出發,搞好宏觀調控。經濟發展和人口、環境、資源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必須相互配合;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必須和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須共同進步。所有這些都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兼顧,大力協調,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三,它是科學決策的重要手段。第四,它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教材新學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八課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