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運動定律
a.人跳起后,廂內空氣給他向前的力,帶著他隨同火車一起向前運動
b.人跳起的瞬間,車廂的地板給他一個向前的力,推動他隨同火車一起向前運動
c.人跳起后,火車繼續向前運動,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時間很短,偏后距離太小,不明顯而已
d.人跳起后直接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車具有相同的速度
6. 如圖所示,一個劈形物體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面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劈形物體從靜止開始釋放,則小球碰到斜面前的運動軌跡是 b
a.沿斜面向下的直線 b.豎直向下的直線
c.無規則曲線 d.拋物線
第二單元 牛頓第二定律
基礎知識
一、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ma
3、對牛頓第二定律理解:
(1)f=ma中的f為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
(2)f=ma中的m,當對哪個物體受力分析,就是哪個物體的質量,當對一個系統(幾個物體組成一個系統)做受力分析時,如果f是系統受到的合外力,則m是系統的合質量.
(3)f=ma中的 f與a有瞬時對應關系, f變a則變,f大小變,a則大小變,f方向變a也方向變.
(4)f=ma中的 f與a有矢量對應關系, a的方向一定與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據力的獨立性原理求某個力產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個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6)f=ma中,f的單位是牛頓,m的單位是千克,a的單位是米/秒2.
(7)f=ma的適用范圍:宏觀、低速
【例1】如圖所示,輕繩跨過定滑輪(與滑輪問摩擦不計)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物體,一端用pn的拉力,結果物體上升的加速度為a1,后來將pn的力改為重力為pn的物體,m向上的加速度為a2則( )
a.a1=a2 ;b.a1>a2 ;c、a1<a2 ;d.無法判斷
簡析:a1=p/m,a2=p/(m+ )所以a1>a2
注意: f=ma關系中的m為系統的合質量.
二、突變類問題(力的瞬時性)
(1)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與其所受的合外力f有瞬時對應關系,每一瞬時的加速度只取決于這一瞬時的合外力,而與這一瞬時之前或之后的力無關,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作用的物體上,物體立即產生加速度;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變,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時)改變;若合外力變為零,加速度也立即變為零(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可以突變)。
(2)中學物理中的“繩”和“線”,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幾個特性:
a.輕:即繩(或線)的質量和重力均可視為等于零,同一根繩(或線)的兩端及其中間各點的張為大小相等。
b.軟:即繩(或線)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壓力(因繩能變曲),繩與其物體相互間作用力的方向總是沿著繩子且朝繩收縮的方向。
c.不可伸長:即無論繩所受拉力多大,繩子的長度不變,即繩子中的張力可以突變。
(3)中學物理中的“彈簧”和“橡皮繩”,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幾個特性:
a.輕:即彈簧(或橡皮繩)的質量和重力均可視為等于零,同一彈簧的兩端及其中間各點的彈力大小相等。
b.彈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壓力(沿著彈簧的軸線),橡皮繩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