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文章有刪改)
1.文章第二段說“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會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這樣評說梁漱溟的具體理由是什么?
答:
答案 有真知灼見;不只是講說學問,還將思想付之于具體行動。“平生所志都在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尋出一條恰當的途徑”。
解析 梁先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將思想體現在自己行動中。
2.文章第四段寫到了梁漱溟父親自殺身亡,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答案 表明梁漱溟關心國事是有家庭傳統的;是梁漱溟格外關注文化問題的原因;使讀者對人物了解更全面。
解析 注意從其父對梁先生的影響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方面來考慮。
3.作者在評述《中國文化要義》等著作特點的同時,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哪幾個
方面?
答:
答案 《中國文化要義》哲學味太濃;《鄉村建設理論》在方法論上“從果說因”;晚年觀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問題沒有觸及。答“哲學味太濃、方法論上從果說因、觀念陳舊、文化上有很多問題沒有觸及”也可。
解析 從哲學方面“從果說因”,晚年觀念陳舊等方面作答。
4.作為一篇評傳性文章,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梁漱溟的?這樣寫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
答:
答案 主要是從學問和人格兩個方面去認識梁漱溟的。
啟示有四點:(1)從文體來說,要評傳結合;(2)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內容的確立要體現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過細節表現人物。
解析 主要談梁漱溟先生的學問和人格。
十七、(08廣東)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河的第三條岸
[巴西]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
父親是一個盡職、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誰更愉快或更煩惱,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親,而不是父親,在掌管著我們家,她天天都責備我們——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父親竟自己去定購了一條船。
父親對船要求很嚴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個人使用。母親嘮叨不停,牢騷滿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漁夫嗎?父親什么也沒有說。
離開我們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條大河流過,水流平靜,又寬又深,一眼望不到對岸。
我總忘不了小船送來的那天。父親并沒有顯示出什么特別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樣戴上帽子,對我們說了一聲再見,沒帶食物,也沒拿別的什么。我原以為母親會大吵大鬧,但她沒有。臉色蒼白,從頭到尾她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