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文現代文閱讀必考
綜上所述可知,在詩的境界形成過程中,既有“直覺的知”,也有“名理的知”,兩者可以轉化,但兩者不能同時進行。
從本題所提供的參考答案(“不正確”)來看,命題者是想考生在把握文本的主要觀點的同時,也能同時了解作者在文中的其他觀點,做到全面、準確地把握文中作者的觀點。但從命題的技術上卻犯了比較大的失誤,由于題干表述的不周密(“在詩的境界形成過程中”),導致命題者所提供的參考答案(“不正確”)不是唯一的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也是一個可以成立的答案。因為,文中說“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它是‘直覺的知’的內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內容”,如果“聯想一發生,你立刻就從詩的境界遷移到名理世界和實際世界了”;“直覺的知常進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釀成直覺的知,但決不能同時進行,因為心本無二用,而直覺的特色尤在凝神視”。在這個答案中,“形成過程”就只是指“凝神注視”這一時間段,而非指作詩和讀詩的全過程。“說法正確”恰是節選文本中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這不但與命題者在參考答案中要求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相吻合,而且也與15題答案的①與②相符。另外,“這種說法正確嗎?”由于題干缺少了“根據文本”這一限定,也可以將本題視作廣義的探究題,離開文本,甚至離開作者的觀點,談自己的看法。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現代文閱讀的必考是不涉及到“探究”f層級。
關于本題考查能力及能力層級的表述,在“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中是這樣表述的:“本題考查考生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義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c。”這里有兩點值得商榷。第一,考點的表述過于累贅。因為本題主要是考查“對作者在文中觀點的把握”,而“重要概念和句子含義的理解”是從屬于“作者觀點的把握的”,是次要的,因此,完全可以簡化為“本題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把握能力”。第二,能力層級c(分析、綜合能力)是高于并包含能力層級b(理解能力)的,因此在能力定位時,沒有必要把能力層級b也扯上。造成這種能力層級定位不當的情況,估計是能力考點的定位過于龐雜所致。
15. “見”升華為“詩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4分)
答:①由“見”到“直覺”,并依靠“直覺”發現“詩的境界”;②處理好“直覺的知”與“名理的知”的關系,二者不能同時進行;③重視“靈感”在“詩的境界”形成過程中的作用;④強調“獨立自足的意象”在“詩的境界”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每點1分。
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及綜合概括,能力層級為c。
【分析】
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及綜合概括,能力層級為c。
本題考查的內容涵蓋了全文,必須準確、全面地把握文章行文思路和內容要點,才能作好歸納、概括。選文圍繞“詩的境界和直覺”問題用五個自然段展開論述。
第1自然段,提出了本文的命題:一種境界是否能成為詩的境界,全靠“見”的作用如何(為下文論述本文的主要觀點“要產生詩的境界,詩的‘見’必為‘直覺’”作引子)。
第2自然段,由“見”引出“直覺”與“知覺”,解釋“名理的知”以及在欣賞和創造時的所覺,即“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