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文現代文閱讀必考
(主要信息來自于第4、5兩段。)
15.
答1:從“見”升華為“詩的境界”需要用“直覺”見出來,經過思考之后,豁然貫通,“詩的境界就會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
答2:(1)讀詩時,詩的見必須關注形象本身,必為直覺,即對個別事物的知。
(3)必須經過艱苦思索,并且豁然貫通。即靈感。
(3)此外,詩本身也應該有完整的形象,必須能在直覺中成為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
必考•論述類文本閱讀 訓練四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汕頭市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模擬考試)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
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和一致性
王朝聞
多樣性是藝術風格的必然特性。藝術所反映的客觀世界本身的多樣性,藝術家思想情感、生活經驗、審美理想、創造才能的多樣性,群眾對藝術的需要和愛好的多樣性,規定了藝術風格的多樣性。藝術作品只有具有多樣的風格,才能適應對無限豐富多樣的客觀世界的反映,滿足群眾對于藝術的多樣的需要和愛好。我國古代許多有關藝術史的著作表明,藝術繁榮的時代,往往伴隨著藝術風格的多樣化發展。
風格的多樣性不僅表現于不同的藝術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現于同一藝術家的作品中。偉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個廣闊的天地,他的創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適應性。他所創作的作品雖然有著一種主導的、占優勢的風格,但并不排斥他創造出具有多樣風格的作品,布封曾說:“隨著不同對象,寫法就應該大不相同”,“一個大作家決不能只有一顆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蓋上同一的印章,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應麟對杜甫的藝術風格的評價是:“正而能變,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調,不失本調而兼眾調。”這里所說的“本調”與“眾調”的關系,體現了藝術風格的一致性與多樣性的對立統一。一般說來,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導的風格,但并不能用這一種風格來說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藝術特色。杜甫的藝術風格是豐富多采的,有“欲傾東海洗乾坤”那樣的豪放,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樣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那樣的悲壯和“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那樣的輕靈……盡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調還是那種積極的憂國憂民的沉郁的精神。其次,一個作家的藝術風格的發展,常常包括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不同時期,由于藝術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經歷的變化,構成了產生不同風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在風格的多樣性之中之所以又顯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藝術家主觀條件自身構成因素的對立和統一。就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來說,他的作品風格多樣的變化,最終不能不為他所具有的創作個性所制約;就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風格來說,他們的作品風格多樣的變化,不能不為他們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時代、階級、民族的審美需要和藝術發展所制約。藝術發展史表明,具有各自不同創作個性的藝術家,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超出他們生活的時代、階級、民族的共性,這就規定了他們作品的風格個性不能不帶有一致性。
辯證地把握一致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對于正確認識藝術風格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承認多樣性而否認一致性,必然導致否定風格的時代性、階級性、民族性;相反,否認多樣性而只承認一致性,在創作上必然導致千篇一律,阻礙藝術的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