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文現代文閱讀必考
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啟示我們,不論是理論創新、科技創新還是其他創新,都不僅需要科學的邏輯推理,而且需要藝術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覺、頓悟。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理性思維能力,不斷提高藝術品味和形象思維能力,這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 (全文1500字左右)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
12.根據文意,以下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6分)
a.藝術追求的是美,但也離不開真。
b.有了科學性,藝術表達就會有美感。
c.科學家在追求“真”的同時,有時也會感受到“美”。
d.科技創新主要是形象思維的產物,但也離不開理性思維的輔助。
e.文中所說的“職業的癡呆”,是指對自己從事的職業缺乏了解。
f.科學與藝術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
13.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證明“藝術與科學、美與真,有重疊、有交融”的是 (3分)
a.美國人莫爾斯發明了電報。
b.毛澤東說,《木蘭花慢》含有地圓的意思。
c.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美學誕生了。
d.藝術創新需要感性、直覺與頓悟。
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談到了藝術的科學性問題,這是重復嗎?請說明理由。 (4分)
15.從事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的人,要分別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更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5分)
必考•論述類文本閱讀訓練一參考答案
三、本大題4小題,共18分。(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
創新與想象 王生平
○1藝術貴在創造,科學貴在創新。藝術是情感的表達,追求的是美;科學是理性的事業,追求的是真。(此前闡述二者之間的區別) (12題-e項答案信息處) 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離不開人類的想象力, (什么東西互相參透?主語承前省) 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 (劃線部分為全文總觀點句,闡明二者之間的聯系) (12題-a、項答案信息處)
(首段提出總觀點: 藝術與科學都離不開人類的想象力,此二者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
○2藝術不是科學,但藝術創作卻具有科學的品格,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就是這個意思。(分論點一)(亦是12題-a項信息來源處) 古人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深沉慨嘆;(例1) 今人把“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中的“是”改成“這”,而提議者被尊為“一字之師”;(例2) 著名鋼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鋼琴曲錯了一音而后悔。(例3) 這一切都說明了藝術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強弱的構成因素、決定成分。盡管藝術采用的是形象的表達方式,但它的表達也有一個基本的技巧適中問題,也要符合客觀的規律即科學問題。(分析說理) 無科學性,藝術表達就不會有美感,也就難以為人所理解。(結論)(此亦為12題-b項的研判依據)
(此段提出分論點一:“藝術不是科學,但藝術創作卻具有科學的品格,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就是這個意思。”下文分別舉三例證明分論點,得出結論,緊扣全文總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