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圖二中英國婦女的盛裝引人矚目,在德國空軍狂轟濫炸,生活必需品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婦女不可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美麗。勝利了,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畫面左上有兩位軍人也在注視著它們。
因為他們遭受了太多的戰爭傷痛,所以一旦和平來臨,就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幸福和喜悅。這也反襯出戰爭的罪惡。
這一組圖片表現了人類對和平的渴望。 7.優秀的攝影作品往往都有著豐富的內涵,為了形象地揭示其內涵,人們常常要為它配寫解說詞。
解說詞,就是口頭解釋說明的詞。它通過對事物的準確描述、詞語的渲染,來感染觀眾或聽眾,使其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和意義,起到宣傳的效果。
為圖片寫解說詞,其語言風格要符合圖片本身所創設的情境和氛圍。 8.例:圖一的解說詞
呼嘯著俯沖的轟炸機,此起彼伏的凄厲的爆炸聲,如山崩塌的斷壁殘垣,慘不忍睹的橫陳的尸體,汩汩流淌著的鮮血,在日寇轟炸后留下的一片廢墟上,受傷的小男孩孤獨無助地發出撕心裂肺的哀號:“媽媽,你在哪里……” 9.請同學從兩組圖片中選出最能打動你的一幅,體會圖片獨特的視覺沖擊力,寫一段解說詞,在班上進行交流。 10.總結
圖片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憾人心的力量,甚至于改變歷史的進程,直到今天仍然能打動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就是因為攝影師抓住了內涵豐富的瞬間,再現了歷史的真實。這兩組歷史圖片,就是戰爭給人類帶來慘重的災難的真實再現。
當我們結束這一課的時候,世界上的槍炮聲仍然沒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戰爭每天都在吞噬生命,毀滅財富。沒有和平,就沒有人類的幸福,就沒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著思考,思考戰爭的罪惡,思考戰爭給人類造成的傷痛,思考我們整個人類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擁抱和平、杜絕戰爭。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夏雷震)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教案
教學目標:
*學生能通過對作品的研讀、探討,了解人物的心靈世界和他們在戰爭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對戰爭毀滅人類的罪惡有具體的認識。
*借助形象的學習材料,讓學生正視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反思戰爭的危害,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社會最迫切的任務,進而珍視和平環境。
學習方式:采用文本研習的方法。
課時:預習1節,研讀1節。
教學內容:
一、導引:回顧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給各國人民造成了難以想象的痛苦。時至今日,世界上的槍炮聲仍然沒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戰爭每天都在毀滅生命,毀滅財富。讓我們跟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戰的殘酷,去感受一個人的悲慘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