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明確: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就讓我們借這來看作對金岳霖先生一生的特點的概括吧。
"一肚子學問”前文沒有說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說明,請同學們齊讀第十三段!
4、通過以上有關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較為復雜,在學術上聰明過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不諳世故,頭腦單純;他待人真誠、坦蕩,但學生覺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學問之事,以致對社會人事的感受理解與眾不同,于是從內心到外表都特立獨行,沒有想到要從眾從俗,也正是這種孤獨精神和單純心理,才使他靜心做學問,成就了他的學問品格。
六、這種沖淡雋永同時還體現在字里行間,使本文的語言呈現什么特色?
明確:
本文語言平實而有韻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樣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簡練,不事夸張,只求辭達而已,但卻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本來面目,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
讀讀課文第九——十一段體會一下。
也許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具有感染力的簡潔而暢達的文風已凝聚在字里行間,使全文恬淡而有韻味克制而有神采。
七、 連接
同學們上學多年,一定遇見過許多老師同學,他們一定有許多有趣的、有特點的、讓人發笑的言行舉止。當堂講講。
八、布置作業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師同學寫一寫。
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
《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課文如何教,難題不在教學目標的確定,而在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篇課文是一篇特寫消息,根據教材單元教學要求并結合課文的特色,學習目標可以確定為:1、了解特寫消息與一般消息的區別及學習特寫的表達技巧。2、品味課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3、體會課文標題的新穎性。然而,教學過程如何設計呢?如何設計才能體現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復的構思、實踐和吸取多方的經驗之后,得出這樣的體會:用“比較”的方法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學起來覺得輕松。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用一分鐘的時間對新聞的概念、要素、特點和結構進行回顧一遍。
其次,給學生五分鐘時間閱讀課文,接著觀看有關香港回歸的照片資料,以助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
其次,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課文中有哪些關于現場描寫的語句?2〉課文有哪些特色(比較閱讀)?這兩個問題能概括上述學習目標,問題解決完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也就完成了。
這兩個問題重點探討第二個問題。本人根據課文內容改寫一篇一般性消息,作為資料印發給學生,主要是為了跟課文(特寫消息)作比較,讓學生從兩者中找出主要表達手法上的區別。接著探討課文在描寫上是如何體現細致這個特點的,也就是課文對現實場景的描寫是如何從多個角度(視覺角度、聽覺角度、感覺角度等)去進行的。這點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主分析,老師只需點撥和歸納。通過學生的分析和老師的歸納,學生不僅領會到特寫消息和一般消息的區別,也掌握了特寫的表達技巧。以上是課文特色表現之一。
課文特色表現之二是含蓄的語言風格。這點也是通過舉例比較讓學生體會、讓學生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