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言:①言語、言論。例:以空言求璧。②說。例: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險:①高山。例:險以遠。吾與汝畢力平險。②險要。例:江山險固。
孰:①誰。例:其孰能譏之乎。②通“熟”,仔細。例: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常:①經(jīng)常。例:千里馬常有。②平常。例:非常之觀,以上是多義詞。
加:更。例:則其至又加少矣。
相(xiàng):幫助。例:無物以相之。
父(fǔ):通“甫”,古代男子名下加的美稱。例:長樂王回深父。
以上的字在文言文中有特殊用法。
記念劉和珍君
【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闡釋課文中難句的含義。
二.了解課文記敘、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三.學習愛國青年的精神,銘記血債,不忘教訓,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脈絡,深入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課時】三個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發(fā)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是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殺愛國請愿人民的血的歷史,是二百多名請愿群眾倒在血泊中的慘烈的一幕,更是中國人殘害中國人的一場罪惡、一場悲哀、一場恥辱!路,還沒有開始就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就永遠不再醒來,劉和珍,這位年僅22歲的女大學生就這樣倒在了反動派的槍彈之下。在慘案發(fā)生后的第六天,魯迅先生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憤,毅然寫下了這悲憤沉痛的悼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以此來警醒中國人民永遠記住這筆血債!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文中注釋①,大家體會一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提示:悲、憤!)
二.簡介作者并解題
1.指名學生簡介本文的作者?(提示: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最偉大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熟悉的作品有《故鄉(xiāng)》、《孔已己》、《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社戲等》)
2.解題:關于題目中的“記”相當于“紀”,并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記念”一詞理解為“記敘、懷念”,。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的“那”實為“哪”,魯迅當時用“記念”實為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
3.君:對人的尊稱。
三.整體感知全文,理清脈絡。
1.聽錄音朗讀課文。
注意體會本文“悲憤”的感情基調,注意生字詞。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給文章的七個小節(jié)分層次,并歸納其大意。
⑵找出文中有關劉和珍的三件事情,并以此分析她的形象和高尚品質。
提出聽讀要求:注意作者悲、憤的感情基調,糾正字詞讀音。
學生討論后,指名學生回答⑴、⑵兩個問題。
(明確:⑴?第一層1、2小節(jié),交代寫作原由;
第二層3、4、5小節(jié),記敘劉和珍的生平和遇難經(jīng)過;
第三層6、7小節(jié),評述慘案的教訓和意義。
⑵.劉和珍的三件事情:
一、預定《莽原》全年,表現(xiàn)了她要求進步,追求真理的品質;
二、反抗校長,表現(xiàn)她勇敢頑強,有正義感、有責任感等品質;
三、參與請愿并遇害,表現(xiàn)了她英勇、進步為國家和民族勇于犧牲的愛國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