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2)詩詞創作有實筆有虛筆,所有回憶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內容等都是虛筆,這首詞的一大特點就
是“虛處見意”。請具體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體現“虛處見意”,并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 (1) 這一句將客觀景象擬人化,使銀燈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強烈地表現出在元軍的鐵馬踐踏之下,本應該是歡樂祥和的元宵佳節,但整個城市卻陷入陰冷森嚴的氣氛之中,廣大人民心情凄慘悲涼。
(2) 結尾三句作者對具體內容不著一字,只是用虛筆輕輕一點,讓讀者自己想象當年京城的繁華景象,感
受作者現在山中的孤寒歲月,體味作者當年堅持于海上的悲壯堅貞之情。這樣留給讀者想象和體味的空間,更增添了沉郁蒼涼、吞咽悲苦、欲說還休的情致。
16.(天津一中XX屆高三第五次月考)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后面問題。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夢江南
皇甫松
蘭燼[注]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注]:蘭燼,香油燈結的燈花。
(1)兩首詞從情感表達方式上有何不同?
(2)你更喜歡哪一首?請結合詩句說明理由。
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憶江南》描寫江南風景色彩鮮明,格調高爽,直抒自
己懷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夢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繪所鑄成的形象畫
面之中,含有不盡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2)白詞好:意境更開闊。作者在詞中特意寫杭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一寫靈隱寺賞月
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境,
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使我們讀后恍如身臨其境。“郡亭枕上看潮頭”,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
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一動一靜,寫
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悅,流露出對杭州的難忘難舍之情。
皇甫詞好:描寫更細膩。全詞借夢中所聞動人境界,描繪了江南水鄉梅雨季節的風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鄉
的繾綣之情。全詞從室內屏風上的人工畫面,寫到室外江南水鄉真實的自然圖景。由繪色(紅蕉、黃梅)到繪
聲(吹笛、人語、夜雨瀟瀟),亦即從視角到聽覺,構思極其概括而富于層次。堪稱為清新雋永,頗富詩情畫
17.(安徽省XX屆高三模擬試卷(九))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 尤袤
萬里江天杳靄,一村煙樹微茫。
只欠孤篷聽雨,恍如身在瀟湘。
淡淡曉山橫霧,茫茫遠水平沙。
安得綠蓑青笠,往來泛宅浮家。
⑴第一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⑵第二首詩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詩人內心怎樣的矛盾?如此作結,有何妙處?
答案 ⑴分為兩個層次。前兩句為第一層次,對畫中景物作客觀描寫:遠處是萬里江天,近處是一村煙樹,
杳靄微茫,一派煙雨迷蒙的景象。后兩句為第二層次,寫詩人看畫時的主觀感受,贊嘆觀賞米元暉畫筆如見
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瀟湘之上。
⑵畫中的境界確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綠蓑青笠,就得拋棄紗帽官服;長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