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社會科學類
1891年11月1日,黃遵憲被任命為清政府駐新加坡總領帶,到任后,他詳察南洋各島情形,體察僑民疾苦,并著手改善僑胞待遇,當地英國殖民者設立的華民政務司“名為護衛華人,實則事事與華人為難”,甚至敲詐勒索。黃遵憲一面與貢國殖民主義者斗爭,一面將《大清律例》中有關財產各條抄出,并譯成英文,要求總督交給華僑聚居地承審官“一體遵辦”,以保護華僑的財產,同時,黃遵憲還白日提倡發展華文教育,改會賢社為圖南社。分親任社長,擬定學規,每月設定課題,鼓勵南洋諸生學習中國文化,研究地方禮俗,關心民事民疾,當他卸任歸國時,門生潘百祿在《送黃觀察公度夫子返國》一詩中,用“遂 佰文明開”、“無異嶺表韓公來”表達對都是的贊譽之情。
《馬關條約》簽訂后,準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中日對方進行其休交涉時,黃遵憲受委派評選蘇、杭兩地談判事宜。他談判的對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已,當時,珍田擺出一副盛 氣凌人的架勢,要求在蘇、杭開埠,專界專管,并且蠻橫地說:“奉本國政府接收專管租界之合,但求按約指地。”黃遵憲毫不示弱,不為其氣勢所懾。他援引《馬關條約》條文,指出“新約所評,只許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無許以蘇州讓人一地,聽日本 政府自行管理 之語”,拒絕了珍田的無理要求,分又新自草擬《商埠議案》,凡時《馬關條約》文本語焉不詳的地方,只要有有昨于挽回中國自主要利的“無孔不鉆”,“無微不至”,從而有理有利有節地挫敗了珍田舍已的囂張氣焰,在國家民族危亡的情勢下為中國爭了口氣。
黃遵憲在《上某星使論外交家盡職書》中,把他十幾年問處理外交事務的經驗總結為“挪展之法” “漸摩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為在他看來,當時清朝處于列強環視之下,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已禍害多年,在對外交涉中只圖能多挽回些利權,以保國民生計,又因為在弱肉強食的競爭原則下,弱國無外交,與帝國主義的斗爭就不能不講究策略,分闡述說:“于固執已見,則諉以彼國來明我意;于爭奪已權,則托于我國愿同協力;于要求已利,則謬謂兩國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說為無理,而指為難行;不以我之說為必行,而請其酸度。”即在談判中千萬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購誤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談判分寸,應想方設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時又不至于使對方下不了臺,交不了差。黃遵憲繼續闡述說:“不以彼不悅不懌而阻而不行。言語有時而互駁,而辭氣終不憤激;辭色有時而受拒,而請謁終不憚煩;議論有時而改易,而主意終不游移。將之以誠懇,濟之以堅貞,守之以含忍。”黃遵憲認為,凡此種種交涉手段和談判策略,最終是要達到使“吾民受護商之益”,即保護并發展民族工商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