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社會科學類
10.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b.通識教育的價值之一在于突破單純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力保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
c.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d.通識教育的推行,能夠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地位和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答案 b
解析 a項信息在第二段:“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一致的各類專家,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一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痹擁棥岸切g業有專攻的專家”無中生有。c項信息源在第三段:“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這是一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睋昂笪模擁棥皩е旅褡迕\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無中生有。d項信息源主要在第五段:“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該項“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原文無此信息。
1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
答案 大學應重視通識教育,培養“文化自覺”
解析 文章共三個內容要點:大學教育的主旨(1-2段)、手段(3段)及其意義(4-6段)。據此,不難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七、(XX年遼寧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古代文論中,我們常常見到“文”和“質”這一對詞語。它們被用來評論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時代的文學風貌,還被用來說明文學的發展等,因此準確理解它們的含義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義是指線條交錯或者色彩錯雜,由此引申出華麗、有文采的意思。而“質”字,凡事物未經雕飾便叫做“質”,猶如器物的毛坯、繪畫的底子,因此含有質樸、樸素的意思。這一對詞語最初不是用于評論文學,而是用來評論人物的!墩撜Z•雍也》記載,孔子曾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話。這段話中的“文”、“質”,人們一般解釋為:“質”是指“誠”一類內在的道德,“文”則是指文化知識一類外在的東西,“文”和“質”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其實按孔子原意,這里的“文”、“質”是指文華和質樸,都是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言談舉止、禮儀節操而言的。一個人若是缺少文化修養,言辭拙樸,不講禮儀,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過分地文飾言辭,講究繁文縟禮,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辭禮儀的史官了。這里不存在本末內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