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6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者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表現在:它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條件;它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可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勞動合同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有著直接內在的聯系,勞動合同制度的實行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5.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
(1)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對企業改革的深入發展,起著促進和保證作用。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即成為依靠市場而生存和發展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和法人。為使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就要求企業能夠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要求企業按照市場供求變化來決策資源配置;需要企業內部進行勞動、人事等方面的改革。而在改革中,出現企業關停并轉移企業富余人員是正常的。因此,為使企業能夠深化改革,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對改革中出現的失業人員進行安置與生活保障是十分必要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保證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
(2)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制度,又是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
長期以來,職工的養老、醫療、待業的絕大多數費用均由企業承擔,使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不能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使企業擺脫這一沉重包袱,充分發揮企業的活力。
(3)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人們的物質生活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普遍保證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是社會安定的根本前提。我國社會保障對象數量眾多,分布很廣,既包括企業富余人員,又有因災害、衰老、疾病、工傷、戰爭等原因造成的災民、殘疾者、老人、復員退伍軍人等。及時提供社會保障,使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護,這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所以說,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安全閥和穩定器。
此外,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還會:
第一,有利于培育統一的市場體系。尤其是生產要素中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是以統一、規范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前提的。
第二,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三,有利于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
第四,有利于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第五,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第六,有利于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誤區警示
1.社會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解析:社會保障所需資金來自國民收入,生產的發展是社會保障的物質基礎。過高的社會保障水平會造成政府負擔過重,不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過低的社會保障水平則會損害勞動者的積極性。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要把基點放在我國現有社會生產力水平上,要從我國目前生產力水平低,人口眾多且老齡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國情出發,考慮國家、企業、個人的承受能力,本著兼顧發展生產與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的原則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