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第一節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提示: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矛盾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
分析學生所舉的事例,引導學生總結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之間是什么關系。
4、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
◇課堂練習: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學習了矛盾概念之后,你對這段話有哪些新的理解?
這段話意思是說:世界上的事情有困難與容易之分嗎?只要認真去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就變得容易了;反之,不去做,則本來容易的事情也成為困難的了。同樣,人們求學、做學問有困難與容易的不同嗎?只要認真學習,那么困難的也變得容易了;相反,如果不肯學習,那么容易的也成為困難的了。
這段話說明了這樣一個哲理:凡是與人的行為緊密相關的矛盾,要使矛盾雙方轉化,必須通過人的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例如,“為之”與“不為”,就是人們辦事難易,矛盾雙方能否相互轉化的條件。同樣,“學之”與“不學”,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難易矛盾相互轉化的條件。
二、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材料展示】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課堂探究】
①周瑜等人取得赤壁之戰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等人的杰出才干,雄才韜略而制定的正確決策;"借來"的東風)
②這些原因在赤壁之戰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一樣?
(根本原因:正確的決策 條件:"借來"的東風)
③"東風"的條件作用怎樣才能發揮?
(通過周瑜等人的一系列周密的計策,戰略部署)
1、內因、外因的含義:
內因--即內部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質同其他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例:教材中雞蛋變為小雞的例子,我們知道,雞蛋變為小雞,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種蛋;二、合適的溫度。這里種蛋是內因,溫度是外因,由于內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孵出小雞,但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同呢?誰起決定作用呢?
2、內因、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①發展的根據即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根本原因;事物發展的基礎,源泉
②為什么說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呢?
--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內部矛盾的雙方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斗爭,由此使矛盾雙方的力量和地位發生變化,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